学术会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会议  -  正文
首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圆满举办

来源: 时间:2023-03-15 点击量:

通讯员:舒年春   责任编辑:杨海斌

2023年3月10-12日,首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英雄城市”武汉、“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华中科技大学成功举办,由哲学学院主办,华中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和华中大出版社协办。华中大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马建辉,《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华中大哲学学院院长董尚文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华中大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斌主持。本科生院院长陈刚、文科处处长李志强、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朱川平、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刘金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奎与会。

研讨会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根铸魂、强基固本。国内高校、科研机构2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课程思政政策解读、课程思政理论研究、课程思政实践探索、课程思政教案设计、协同育人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会议“双线”开展,分开幕式、大会报告(3个)、分论坛(6个)和闭幕总结等环节,其中开幕式、大会报告和闭幕总结进行了线上直播。

开幕式上,马建辉代表华中大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华中大的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步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演变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新时代思想领域的风云激荡和价值世界的多元碰撞,使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倍加凸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华中大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文化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和主要任务之一,马建辉还介绍了华中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和成绩,包括编辑出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集刊、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制”研究专项、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马建辉期待本次会议能够推动高校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持续深入,凝聚课程思政教学更多共识,进一步提高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与能力。

夏静对首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高度赞赏华中大及其哲学学院的“敢为人先”精神,认为哲学学院主办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集刊起到了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搭建理论平台、提供学术指导的作用。她还预告了自己在下午分会场将会结合采写思政课的经历分享自己关于何谓课程思政以及如何落实课程思政的思考。

董尚文以汇报和感谢两个关键词对莅临会议的各位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重申了会议主题,认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个主题研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大的方向就不会错,也能凝聚共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举办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有三:一是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多年,聚在一起交流经验、分享思考,总结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水平的时机已经成熟;二是通过课程思政理论探讨,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理论自觉;三是以文会友,期待逐步建成课程思政建设学术共同体。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集刊将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为全国高校专业课教师打造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互鉴的平台,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他指出尽管与会的专家学者学科背景、语言表达有异,但大家同抱“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此心光明足以化人,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肯定能够不断办下去,一年一次,期望兄弟高校合办,逐步深化全国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共同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责任的先锋。

随后,进行了大会报告。华中大哲学学院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国家教学名师欧阳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学名师卢黎歌、华中大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杨勇分别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课程思政的使命”“以‘挖掘育人内涵’为主要手段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践”为题作大会报告。

欧阳康探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逻辑,揭示了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面对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需求,阐发了课程思政的特殊使命:高校各科教师都要强化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探讨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全科体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施路径,深度发掘所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其展示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拓展,自觉推动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与创新。欧阳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所要求的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教师队伍的革命性重塑。欧阳康谈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应当从强化大历史意识、大时代意识和大责任意识等方面着力提升方法论自觉。

卢黎歌跟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来自教育部高教司的一组数据: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是‘主力军’、专业课教学是‘主战场’、专业课课堂是‘主渠道’,”卢黎歌强调说。他还分享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几点建议,如关注学科、课程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学科、课程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学科、课程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人物;学科、课程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讲授专业知识时用思政元素导入等。

杨勇以专业基础课《电路理论》为例进行分享,这是一门面向华中大近一半的本科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团队教师在教授《电路理论》课程时,形成了覆盖课程全部章节、具有时代特征和人文情怀的思政示范案例素材库。目前该课程获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及团队。同时他们还在相关实践实验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如《工程综合训练》实践课上,老师们带着学生以“光伏发电与乡村振兴”为主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如《科研综合训练》实践课上,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得到了很多成长,优良学风班比例全校工科最高达到90%,斩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互联网+金奖等共13项奖项……”杨勇说。团队还出版首部高校工科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大会结束后,研讨会进入分组研讨阶段,分设理论研究、文史思政(两个)、科技思政、实践探索、协同育人等六个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10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含军队院校、党校、高职院校等)近70位专家、学者在各自的分会场做了专题报告,分享了自己关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他们主要从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受众对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等方面对课程思政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分享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遍及哲学(包括宗教学、伦理学)、文学、法律、外语、历史、艺术、体育、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理学、工学、医学、军事、海洋科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专业课程,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充分体现了高校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

协同育人分会场是为高中教师专设,来自青海省重点高中的领导、骨干老师和家长代表20余人参加会议。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敏主持。本科生院副院长周智皎致辞欢迎,并介绍了支持西部,资源共享有关工作。与会代表围绕“教育目标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更多的资源匹配,完善校校融合的基础;打通高校与高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中学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资源;华中大与青海各中学交流互动平台和服务管理”畅所欲言。

会议闭幕式在梧桐语问道厅举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华中大哲学学院教授程新宇主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永林教授、武汉大学课程思政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训威、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赵富学教授、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邓辉副教授、华中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夏增民教授、华中大哲学学院徐敏教授代表各组汇报了每组研讨情况。

华中大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分社社长周晓方代表协办单位发言,对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媒体表示感谢,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华科大出版事业发展、不遗余力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撰稿、审稿的专家、学者表达敬意,表示出版社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集刊的刊发和推广,为专业课教师提供课程思政教研思路、提供教学实践指导和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教研经验交流,助力学校打造华中大课程思政品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受哲学学院党政负责人委托,一系主任赵泽林作大会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会议的举办是华中大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哲学学院成立以来坚决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求集体努力的重要成果,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集刊编辑部为从事课程思政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同仁进一步提供全国性交流平台的重要举措。本次会议充分体现了主题鲜明、质量很高、效果很好三个重要特点,集中展示了哲学学院全体师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董尚文致闭幕词,对各位与会专家的精彩分享、媒体朋友的支持、会务人员的用心服务表示感谢。针对社会和与会人期盼,他强调将坚持主办好一年一度的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主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在全国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而团结奋斗。同时,向其他兄弟高校和单位发出承办学术研讨会的邀请。

至此,首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按计划,留会代表由会务组组织参观省博物馆、中山舰和校内大科学设施和国家大科研平台,进行实地交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