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慧源哲学茶座第399期 || 江怡教授主讲“汉语哲学的前世今生”

来源: 时间:2024-11-20 点击量:

通讯员:田书萌  摄影:罗利妹  责任编辑:张瑛 舒年春 

     2024年11月13日19:30,第399期“慧源哲学茶座”在东五楼432举行,讲座特邀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江怡教授主讲,主题为“汉语哲学的前世今生”。讲座由我院陈刚教授主持,何卫平教授、徐敏教授、张瑛教授、袁辉副教授、张若愚老师、王博老师、胡靖波老师等与谈。

江怡教授深入探讨了汉语哲学的发展历程、理论背景及其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同时也对汉语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期许。他指出,汉语哲学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陈康先生提出的“让哲学说汉语”口号。这一口号不仅体现了对中国哲学独立性的追求,更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近年来,随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求的提出,作为以汉语为研究对象和思想表达方式的汉语哲学得到极大关注。 

江怡教授认为,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哲学观念,与表达这种观念的语言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概念联系。当今的汉语哲学研究,就是试图从汉语言文字的结构分析出发,阐明汉语哲学研究的特殊性质,由此确立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背后的语言逻辑图式。如何能够从汉语结构的种种特征揭示出汉语表达的思想内容,正是汉语哲学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也是汉语哲学对哲学工作者提出的重要任务。

在汉语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上,江怡教授认为,中国哲学侧重于对古代哲学思想的传承和解读,而汉语哲学则更注重通过对汉语自身蕴含思想的领会来进行哲学思考、创造和表达。汉语哲学的提出为重新审视和理解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显示了这种文字的使用者共同具有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并由此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在学科建设方面,江怡教授认为,汉语哲学想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这包括明确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定位和发展目标等。汉语哲学的研究涉及与语言学、文献学、历史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哲学的内涵和外延。而随着汉语哲学研究的深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多。江怡教授鼓励国内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推动汉语哲学的国际化发展。他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科建设的完善,汉语哲学将在学术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讨论环节,在场师生从讲座主题的不同角度向江怡教授提问请教,如“汉语哲学如何适应现代社会,为现代世界寻求根基”、“哲学对汉语有何影响,汉语又能为哲学提供什么”等问题,江怡教授对大家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与解答。此外,江怡教授鼓励大家围绕中西哲学关系、汉语与哲学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场师生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展视野、深化研究。

429fbf44642f5ee46ab65efde50e1fd

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