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逐梦青春 国奖领航||张建宇: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来源: 时间:2021-12-16 点击量:

编辑:邓小磊 责任编辑:杨海斌


人物简介

张建宇,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201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赵泽林老师。研究生期间学习成绩优异,2020-2021学年学习加权平均成绩90.8分,各项加权综合成绩位列班级第一。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两次,知行优秀三等奖学金一次,2021年荣获国家奖学金。

科研成果方面,2019年10月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省级重要课题《基于大数据的湖北绿色发展能力提升机制研究》,主要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撰写研究报告等相关工作,2019年12月课题顺利结项;2019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题为《“中国之治”制度自信的三重内涵与指向》一文;2020年10月与导师合作,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B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发表题为《数据与资本:资本主义的新动向及其批判性分析》学术论文一篇。

社会实践方面,主动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活动,获2019-2020学年“社会活动积极分子”、2020-2021学年“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在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如2020年10月在哲学学院“学‘四史’永葆初心·强信念不负使命”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2020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乘风破浪九九载·坚守奋进新时代”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获“优秀调研报告”称号;2020年11月在第六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举办期间,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以奋斗之我,创无悔青春

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我们正值青春,而青春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奋斗。在学习中奋斗,在实践中锻炼,以奋斗之我,创无悔青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从管理学跨考到哲学,我深知自己在专业学习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开始,为了快速改变自己在经典著作和文献阅读上的不足,我给自己设定了每天至少3小时的固定阅读时长,如果当天没有完成则累计到第二天。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的阅读模式效率并不高,而且常常因为其他事导致累计时长越来越多,最终无法按期执行。为了改变现状,我对自己的阅读计划做了新的调整,由每天的固定时长改为了每本书的固定时长。比如我想要阅读一本书共有1000页,而我希望自己能够在10天内完成阅读,那么每天的阅读量就是100页。事实证明,这样的阅读模式是适合我的,相对于固定的阅读时长,这种模式可执行度更高,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可以超额完成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做好适合自己的计划,及时调整,严格执行,往往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努力就会有收获,收获即使不在此处,也在别处。

热爱生活,不负青春

学习之余,也要释放青春活力,热爱生活。虽然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绝不是“无用功”。有目标、有选择的参与能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不仅能缓解压力,更能丰富自身,收获成长。比如参加 “礼赞七十载·建功新时代·勇做追梦人”主题演讲比赛,通过不断对镜练习,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参加“中国梦··铭我心”系列党建活动之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征文比赛,文笔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参加哲学学院羽毛球联谊赛,不仅加强了身体素质的锻炼,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尤其参加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类学术会议、学术论坛,更是一个了解学科前沿、提高学科认识和促进自身思考的良好机会。此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展现青年人奉献精神的平台,我两次担任校运会和学术论坛的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余香”。热爱生活、不负青春,以奋斗之我,创造青春之我。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只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就能做到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夜色难免黒凉,但前行必有曙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