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永翠 廖萌萌 向留洋 摄影:胡静 责任编辑:舒年春 王博
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哲学中的体用论”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哲学史学会2024年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服务中心(六号楼)三楼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国哲学中的体用论”这一主题展开了十场深入研讨。
与会人员合影
26日上午9时,在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之后,第一场研讨会正式开始,本场研讨集中讨论朱熹的体用思想,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黄燕强老师主持。
本场第一位发言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的朱人求老师。他讲述了朱子超越体用的道体思想。朱老师认为道体是朱子哲学思考的基本和源头,是无体之体,事物的本质,并从“朱子的体用观”“朱子的道体观”“超越体用之道体”三个方面回答了朱子之道体为什么能超越体用以及如何展现体用之道。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朱人求
第二位发言人是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路传颂老师。首先,他对朱子的“体”和“本体”概念作了字义上的疏证,并从分析哲学的角度反驳了学界对朱子“体”和“本体”的普遍看法。接着,他从翻译、范畴、文本诠释三个方面指出了“体”“本体”通行解释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西方哲学的“本体”概念并不与中国哲学中道、心、气等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完全契合,中国哲学的“本体”概念表示的是关系而不是范畴。因而中国哲学中体用关系主要关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区别于西方本体论的根本所在。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路传颂
第三位发言人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孙逸超老师。孙老师主要论述了朱子的四重体用关系与“体”的含义。他认为朱子沿用了二程的体用论,建构了由天理、事理、事物三层构成的体用结构,其中蕴含太极体用、性道体用、当然体用、形质体用四重体用关系。然后,他从事与理、已发与未发的维度出发论证朱子体用论思想中的“体用一源”与“体立用行”,并指出朱子自身在使用“体用”概念时,往往将这三者所指涉的体用关系与形质体用混用,但是更多还是强调本然的体段以及本体的本然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孙逸超
第四位发言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的白发红老师。白老师阐述了朱子“用在体先”的体用观。他指出,虽然朱子并未明确提及“用在体先”这一说法,但通过对朱子文本的诠释,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思想资源已经隐含在朱子的体用论思想中。白老师具体论述了朱子《太极图说解》中宇宙论层面的“用在体先”,认为朱子强调通过用的工夫把握整体天理的工夫论层面的“用在体先”,接着从工夫论的视角解释和回应了朱子用“体立而后用行”理解“克己复礼”所带来的理论冲突。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白发红
在讨论环节中,各位学者围绕“本体”概念、“当然体用”中事物为什么是形而上的层面,一个形而上的事物在规范中的具体表现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提问现场剪影
研讨会第二场由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卫华老师主持。
第二场剪影
第一位发言人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刘沁老师,刘老师也针对朱子的体用观做了阐发。她认为,“实理流行”或“道体”这一论述强调本体与实存的一致性,如此才能在一元论的哲学体系中整体性地回应朱熹理气论诠释中的困难。“实理流行”和“道体”的观念则与狭义意义上的“理”相区别,“道体”并非超越于现实世界的、位于彼岸的“超验”本体,而是它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大化流行。在这一意义上,传统体用论诠释中以体为本质、以用为现象从而带来的本质与现象二分的窠臼才能得到扬弃。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刘沁
第二位发言人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蔡杰老师,蔡老师基于朱子后学张岳与王阳明的争论来说明朱王思想之间的异同。他认为,二者的争论主要围绕“明明德”与“亲民”展开。王阳明认为二者不应该分为两件事,“亲民”是“明明德”的功用,张岳则反对阳明的观点,认为“明明德”与“亲民”必须是两件事,比如人独处的时候,需要明明德的功夫,因此二者不可混同。蔡老师最后说明,两人争论不欢而散,相互没有说服。张岳的思想代表了朱子后学向阳明学发起的挑战,深刻体现了朱子学立场的洞见和预见性,就阳明学的后学来看,张岳的批评的确是阳明学的弊端所在。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蔡杰
第三位发言人是湖北大学哲学学院的冯子龙老师,冯老师分享的题目是《从二十世纪张载研究看生生之学的产生——体用论的视角》。他先梳理了二十世纪张载研究的两条路径,即气一元论和太虚神体论。接着,他认为,张载的理论敌人(佛教)决定了他的气论有存在论特征,其思路与古希腊思想具有可沟通之处。但是张载希望超越存在论理论模型,以免陷入虚无主义。针对此问题,牟宗三和张岱年都展开了对张载气论的发展。最后,冯老师认为,张载通过描述气的运动来消解本原,以“颠倒的形而上学”的方式完成了本体的重构。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冯子龙
第四位发言人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的叶云老师,叶老师主要论述了黄梨洲对阳明心学的批判和发展。他首先指出,黄梨洲对四句教的看法继承了刘蕺山的修正主义立场和使命,批判阳明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四句教内在所蕴含的张力。接着,他论述了蕺山和梨洲纠正阳明四句教引发本体与工夫的关系问题。最后,叶老师认为,梨洲有很强的外王和事功的倾向,但梨洲的主要目的是在心性学的视域中厘清阳明的问题,开启新的实学的形态则是无意间促成、不期而然发生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叶云
26日下午两点三十分,第三场研讨会开始,本场报告的主题是“气”本体,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的白辉洪老师担任主持人,四位报告人分别发言。
第一位发言人是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谷继明老师,谷老师阐述了王船山的“太虚氤氲之体”,包括太虚、太极、太和。谷老师认为,船山对张载的气论进行了补充和改造,并强调以太和、太极充实张载的太虚,其气论也受到朱子的《太极图说解》的影响。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谷继明
第二位发言人是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安鹏老师,安老师发言的主题是张载气论的结构与体用。他认为,张载的气本论首先是为了回应佛老的空虚思想。接着,他阐明张载的气的结构就是“一物两体”,即一神,两仪,其运作机制是“乾知坤作”进而产生万物。因而,气之体就是气本身的运作变化,也可称为神、天德、体;气之用就是气的运作产生万物,也可称为化、天道、用。
天津社会科学院 安鹏
第三位发言人是韶关学院的苏慧萍老师,苏老师从生命美学的角度,论述了《老子指归》中圣人体用思想的生命诠释。她认为《老子指归》圣人论的存有思想基础,是建构形上道体的根源性思考。并说明了圣人论的实践进路是以“无为”为核心概念并实现通贯天人的枢纽。最后她阐明,此天人相贯,体用相即的人文化成思维,全幅展现了《老子指归》“动与天和,静与道合”的天人视域。
韶关学院 苏慧萍
第四位发言人是四川大学哲学系的陈建美老师,陈老师论述的是朱子在《诗集传》中如何以理气论解释“天”这个概念。她认为,朱子在《诗集传》中对“天”的解释去除了《诗经》中的“天”本有的神秘性。但是,如果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周代的天的价值化倾向与朱子“天即理也”所建构的彻底的价值化之天有内在一致性,这也是理学解经的正面意义。
四川大学哲学系 陈建美
研讨会第四场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的张与弛老师主持。
第一位发言人是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陈睿超老师,陈老师主要论述的是邵雍与先天数理相结合的“体用”观念。他认为,体用和阴阳加倍数理是邵雍先天学的两个重要的理论基石,其“体用”是魏晋以来的概念,而将体用与阴阳数理相结合,则是邵雍的独创,这使得邵雍的先天学得到极大丰富。之后,陈老师从“太极”之体用论阴、阳的材料出发,探讨了体用观念与先天数理的密切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陈睿超
第二位发言人是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关欣老师,关老师论述了刘宗周的“研几”体用论。她指出,刘宗周的“几”概念内涵与其“慎独”“诚意”说,是研究其体用论的绝佳切入点。然后,她从刘宗周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系统分析了从“静存”到“喜怒哀乐新说”再到“诚意说”的演变过程。最后,她总结说,这种体用论彰显了本体之至善无恶,且体现了本体与工夫的圆融贯通。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欣
第三位发言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李震老师,李老师论述了邵雍哲学“体四用三”的体用结构。他认为,就“体四用三”来说,“用三”永远达不到“体四”,因而“用”是残缺的;“用三”和“不用之一”应当是又一重体用关系。然后,他指明邵雍体用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没有藏在世界背后的道体,因而关心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发用。最后,他指出,宋明理学理气框架下的体用论是无差别、无面貌的,无法安顿邵雍对具体的、有面貌的事物的关注,这不是偶然,而是理学内部诠释的必然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李震
第四位发言人是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一品老师,高老师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危机出发,思考在文化碰撞冲击过程中,中、西、马三者之间的矛盾及其各自的地位问题。她指出,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及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文化观都受到体用二元模式的限制。方克立在体用二元模式中引入魂的概念,构建“马魂,中体,西用”的三元模式,这一范式为解决文化现代化问题提供了思路。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