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慧源哲学茶座第352期 深圳大学廖晨助理教授开讲“孟子的政治论辩为什么失败了?”

来源: 时间:2023-11-14 点击量:

通讯员:刘玉溪 摄影:张玮琨 责任编辑:王博 舒年春


2023年11月9日下午15点,慧源哲学茶座第352期在哲学学院咨议室(东五楼432)举办。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廖晨与哲学学院师生分享了他对“孟子的政治论辩为什么失败”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次讲座由学院中国哲学专业教师王博主持,张瑛教授、廖晓炜副教授与谈,徐敏教授与白辉洪老师参加活动。



本场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廖老师主要介绍了孟子政治论辩的背景。他首先强调,“论证”由“主张”和“理由”共同构成,接着梳理了司马迁、魏源、赵逵夫等对孟子论辩失败的原因的论述,以及当前学界对孟子论辩环境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廖老师指出,在杨墨之学盛行的战国时期,“说”与“辩”是两种基本的说理与劝谏方式。而孟子所采取的“辩”的方式本身已不再受到欢迎。

在第二部分中,廖老师概述了孟子的政治论辩理论。他指出,孟子的论辩理论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以“宣先圣之道”为基本立场;以“正人心”为旨归;以宣扬仁义和仁政为基本主张;以“辟”“侔”“援”“推”为论证规则,以“胜”为最终评价标准。

在第三部分中,廖老师具体分析了孟子政治论辩实践失败的原因。他认为,从治国之术的角度而言,魏国事实上已经推行了孟子所主张的“不违农时”“免关市之征”等,从这一角度上讲,孟子针对梁惠王的辩说并未完全切中实际。但孟子之言绝非空穴来风,他正是因为真切目睹了农民屡失其时,无法按时从事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才向诸侯提议推行看似“已经施行,实际上从未施行”的政策。而当时的诸侯迫于战争形势,即使有爱民之心,也难以采纳孟子的主张。

在第四部分中,廖老师围绕“能否为孟子论辩理论提供修正”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可能性:第一种为要求孟子为迎合诸侯功利性诉求而改易其主张,但如此则意味着迫使孟子背离儒家思想的基本立场,因而并不可取;第二种为改“辩”为“说”的论述方法,但“说”亦要靠“利”为内核驱动,这与孟子的思想并不相容。此外,值得指出的是,虽然上古三代以仁德治天下取得了成功,但上古经验是否能够指导战国时期的具体政治实践是有待商榷的。综上而言,孟子政治辩论的失败似乎已成定局,我们也无法通过修正其理论的方式使之走向成功。

最后,廖晨老师总结道:孟子政治论辩的困境,一方面向我们深刻说明了论证过程中“立场”与“主张”之间的深刻关系,即论证立场生成论证主张,论证主张体现论证立场,另一方面则说明论证的可接受性极大程度上会依赖与受制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因素。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谈人张瑛老师和廖晓炜老师对廖晨老师从逻辑学角度解读孟子政治论辩失败的原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这种解读方式为孟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接着,徐敏老师、白辉洪老师与在座的同学们与廖晨老师就“说”与“辩”的定性、“孟告之辩”、孟子的论辩理论与其政治实践中的张力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最后,主持人王博老师对本场讲座做总结,对廖晨老师和参与讲座的师生表示感谢。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