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隆卓杭 摄影:隆卓杭 归伶昌 责任编辑:洪亮 叶金州
2023年5月28日,“时代流变中的精神”讲座系列(第一季)之莫尔特曼系列第4讲在哲学学院咨议室(东五楼432)举办,清华大学哲学系瞿旭彤长聘副教授应邀主讲“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张力——试论莫尔特曼对巴特三一论的批判”。该讲座由我院归伶昌讲师主持,洪亮教授与谈,我院何卫平教授、闻骏副教授、袁辉副教授、张与弛讲师等现场参与,哲学学院相关研究方向学生参加学习,线上同步进行。
本次讲座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莫尔特曼对巴特三一论的批判。瞿教授首先提出,巴特的重要性体现在为二十世纪的三一论复兴提供了“决定性的刺激”,莫尔特曼认为巴特在上帝论中过于强调罗马财产法意义上的绝对支配和君尊主权,使其在逻辑上先于三一,从而导致他的三一论是古代形态论的一种现代变体。
第二部分集中于巴特的三一论方案。巴特三一论的出发点是自我启示的上帝,强调其自我决定和自我规定。启示的实在性和真理性完全奠基于其自身,包含启示者、启示和启示状态三个环节,是三一的唯一根据。“三中的一”表达了上帝的本质,等同于其主权,三并非本质意义上的三,而是位格(person)意义上的三;理解巴特用“存在方式”(Seinsweise)这一概念表达“一中的三”,不能仅仅关注三位格各自占为己有的某一特定“存在方式”(对个体性的强调),也要注意到三种“存在方式”彼此以对方为目的,相互寓居,彼此渗透(对共同体性的强调)。不同于莫尔特曼以个体优先进而强调共同体的现代三一论,巴特的三一论兼顾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差异与同一,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瞿教授在第三部分认为,巴特接续路德,强调启示与隐蔽的双重性,突出自由和爱,他的思路与以潘能伯格和蒂利希为代表的人类学方案存在张力,其三一论方案的最大启迪在于,就神人关系而言,上帝是绝对在先的关系项;而就上帝自身关系而言,关系和关系项则无所谓何者优先。
在与谈环节中,洪教授指出,本次讲座处理了上世纪思想史编纂中的一桩公案,话题本身的跨度相当大。巴特三一论以第一位格的自我启示为起点,莫尔特曼和潘能伯格将第二位格视为出发点,彼此存在差异,值得追问的是,二十世纪三一论方案嬗变的深层动力学究竟是什么?瞿教授将我们带入巴特文本的字里行间,重新面对这个问题。
张与弛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标题中“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张力”,二是三一论中的“三”是人类理解上帝的方式,还是上帝概念内在的运作规则。对第一个问题,瞿教授认为两者之间的张力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张力,强调一还是三,都只是在具体有限时空之中的言说,有其各自局限性。对第二个问题,瞿教授一方面从思想史层面强调三一论的特殊性,它既关涉到理解方式,也关涉被理解者自身;另一方面强调“绝对必然性”和“条件必然性”的区分,就人类的认知而言,对三一的认识只能是后验的。
最后,主持人归伶昌老师对线上线下各位师生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宣布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