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苏国鑫 摄影:朱凯 责任编辑:闻骏 叶金州
2023年5月11日(周四),“时代流变中的精神”讲座系列(第一季)之莫尔特曼系列第2讲暨慧源哲学茶座第320期在哲学学院咨议室(东五楼432)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周伟驰研究员主讲“终末论与太平天国—兼论莫尔特曼”,该场讲座由我院闻骏副教授主持,洪亮教授、归伶昌讲师与谈,林季杉教副授和哲学学院相关研究方向学生参加学习。
本场讲座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终末论与千禧年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周教授指出,终末论(Eschatology)由希腊语的“ἔσχατος” (意为“最后”、“最外缘”)和后缀“logy”(意为语言、规律、学科等)组合而成,是近代历史哲学的重要观念来源之一。莫尔特曼对于二十世纪的终末论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为周教授提供了探讨终末论问题的理论起点。千禧年(Millenn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millennium”(一千),对应的希腊文为“chiliasm”,可直译为“千年主义”。前人之所以在翻译“千年主义”时加上一个“禧”,意在突出《启示录》意义上神治状态的积极内涵,这一学说在奥古斯丁那里遭到批评,天主教持“无千禧年主义”(Amillennialism)。十六世纪初期以降,千禧年主义经历了复兴和所谓“前-后”分化,莫尔特曼在其代表作《来临中的上帝》中对之进行了深入论述。周教授指出,从思想史角度来看,前千禧年主义侧重激进变革,后千禧年主义则看重温和改良,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于从宗教学学科角度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有启发性价值。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周教授从近代史角度梳理了近代终末论传统经由郭实猎、罗孝全等对太平天国运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澄清了一系列与文献版本相关的关键性问题。周教授认为,学界对于洪秀全使用的圣经版本这个问题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定论,近期一些学者借助数字人文工具给出了相对令人信服的解答。太平天国使用的圣经版本中,旧约本应为郭实猎1838年新加坡译本;新约本应为郭实猎今藏于剑桥大学的一个译本。
在交流、讨论环节,洪亮教授高度评价了周伟驰教授对历史文献的研究能力,指出本次讲座在接受史研究的语境中勾勒出莫尔特曼的终末论特质,并由此出发呈现其对于解读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意义。洪老师针对讲座内容提出两个问题:1)学界目前在近代“西学东渐”研究中有诸多盲点,进行类似的接受史研究,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2)近代历史哲学与千禧年主义之间究竟有何种关系?对于第一个问题,周教授指出,在进行这类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有扎实的文献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野,但更重要的则是从自己的学术兴趣出发,以兴趣为导向,避免跟风追热点,才能做出真正好的学术成果。对于第二个问题,周教授认为需要具体的个案分析,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两者的关系模式不同。
随后,归伶昌老师也针对本场讲座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否从中国传统思想(比如孟子的社会思想)来理解太平天国?周教授认为,以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虽然有对“汤武革命”的论述,但尚没有充分的文本证据能证明它们对太平天国产生了实际影响,因为洪秀全是反儒家的,虽然杨秀清试图调整。
最后,主持人闻骏老师对线上和线下的与会师生的参与表示感谢,宣布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