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工作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务工作  -  正文
哲学学院欧阳康教授教研团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一)

来源: 时间:2022-05-09 点击量:

通讯员:胡志康 匡梦 婷摄影:徐如燚 编辑:舒年春

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在师生中产生热烈反响。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欧阳康及时组织教研团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大家畅谈学习体会。

 

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去到中国人民大学,这是我的母校,当时得知消息就非常激动。习总书记本次考察讲话是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体现出总书记对青年的特别关注和期盼。青年代表着未来,青年是党的事业成功的关键。同时,本次考察讲话也在中共百年华诞之后、中共二十大召开之际,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次考察讲话的内涵非常丰富,是一个时代性的标志,需要深入研读。本次考察讲话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联系到自身的实际来加以理解。

一、关于中国大学教育。无论是什么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什么学校、专业、课程的老师,他们在大学中面临的最根本性问题是中国大学走向何方。中国大学的建设随着中国国情的发展而不断地定位,近代以来的中国高等教育走过了引入西方教会式大学、民国政府办大学、中国共产党办大学、学习苏联模式的大学、改革开放后融入西方式大学,再到当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样六个主要阶段。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既要维护传统,又要引领时代。当前的任务是要走出中国式现代化大学道路,从“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顺序的转换体现了中国大学教育理念的变化。大家身在大学,就需要学习研究教育规律,其中蕴含着人才培养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文化规律等。

二、关于开设好思政课。习总书记高度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当前的人才培养理念又回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这也体现在教育的基本理念中。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是思政课的基本要素。思政课的核心是在于讲理,用学术性支持意识形态性,帮助同学们自我去批判、去思考、去自我超越。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发思考,能够去关注时代的问题、人类的问题、中国的问题、世界的问题。

三、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习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这次讲话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独创性问题,即要有自主知识体系,这是非常高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要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需要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需要深度透析当前面临的问题;需要关注和预见未来。为此可以用三只鸟的特点来比喻哲学社会科学功能,猫头鹰,黄昏才起飞,意味着重视回顾与反思;啄木鸟天天捉病虫,意味着批判精神;高卢雄鸡清晨叫早,意味着前瞻未来。当代世界各种思潮云集,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发展到了今天,世界的已有理论已经无法解释清楚当代中国,只能由中国理论自己解释中国现实。中国把东方的、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优秀因素都学习并整合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现在需要围绕这条道路构建新的解释体系。这需要将历史、时代、自我意识内在整合做出深度思考。

四、如何当一个好老师。习总书记对教师一直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一次考察讲话提出的要求更加具体也更加清晰。他明确提出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提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教师的社会职能要求他们都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德行。我自己当大学教师34年了,一直也很努力,希望能够做一个好老师。好的老师需要将有形与无形的方面结合起来,既能传播知识,又能思想引领,更是言传身教,真正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毕生去学习和践行的。

五、如何做好学问。如何做学问,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回答习总书记提出的几大“问”,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为此我们需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应有努力方向,对于同学们做好学术研究也有启示和引领作用。习总书记对年轻一代的期望越来越高,以前说希望能够跑出更好成绩,现在是要求跑出最好成绩。这个“最高级”也是习总书记给我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任务,需要努力去践行。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