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摄影:简万超 编辑:李旖妃 责任编辑:舒年春
“以辩会友,论道求理”。3月24日,武汉九校联合参与的“第十一届华中高校人文辩论赛”拉开帷幕。华中科技大学人文与哲学学院辩论队经过不懈努力,在第一轮和第二轮比赛中表现优异,先后击败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以总积分第一挺进冠亚赛。最终登顶捧杯。
5月9日下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济楼,哲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韩可欣、彭怡轩、王宜春出战,代表华中科技大学人文与哲学学院辩论队,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辩论队展开冠亚军角逐,并以6:4的比分获得比赛胜利,荣获冠军!我院韩可欣获得第十一届华中高校人文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
初赛,我校对阵华中农业大学,辩题为“面对微型网络暴力,我们更应该看开/抗争”,我方持反方。网络暴力是如今互联网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网络暴力由何而来?如何尽我们个人之力为遏止网络暴力做出贡献?我方进行了深入讨论思考,立足于网络暴力的特性和现状,指向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深厚详实的数据,深入浅出的论述,阐释了“抗争”在面向网络暴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以8:2的佳绩战胜华中农业大学,我院三辩韩可欣同学取得最佳辩手。
复赛,我校对阵武汉大学,辩题为“面对未曾预料的猫精一难,你会选择救/不救”。猫精一难即为猫精在唐僧取经路上伪装成婴儿,唐僧如若救婴儿,婴儿有一半的概率为猫精假扮,会让所有人无法取到真经,直到世界经历一整个成、住、坏、空为止(成、住、坏、空指的是四劫。此系佛教对于世界生灭变化之基本观点。于佛教之宇宙观中,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时期,称为四劫。)如若不救,则有一半的概率婴儿将因无人救助而死。面对这样一个兼具理论与价值思辨的辩题,对阵武汉大学文学院此等辩论强队,我方经历了艰辛准备和漫长讨论,拟就了数万字的辩论稿,最终在赛场上以对佛教义理如成住坏空的深刻理解,对价值伦理的哲学思辨,征服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最终以6:4的佳绩战胜武汉大学,我方四辩张奇渝(人文学院学子)取得最佳辩手。
4月11日下午,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斌、团委书记李旖妃和党办主任舒年春对即将参加决赛的王宜春、彭怡欣、韩可欣等三位同学进行了赛前集中辅导,梳理了大家对辩论赛的认识,强调了逻辑课程的重要支撑作用,讲授了自身如何从逻辑、思维、语言、知识储备上不断提升自己,怎样做到睿智地采用合理的辩论技巧其清晰地有效地快速地展示自己的立论、观点和反驳,同时,就统读音,轻声必读词语、轻声字词规律掌握、“一”和“不”变调等语流音变传授了普通话发音和应用技巧,便于大家在快速发音中调整好句调的平衡和抑扬顿挫、停连节奏,教授了如何通过每天的科学发声练习和体能训练,保证连吐音节的气息稳定性。希望同学们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有效表达,让更好的语调、停连节奏使得听众、对方辩友更清楚地理解自身所思所想。极大地提振了大家的信心。
经过认真备赛,最终在5月9日迎来了决赛。我校对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辩论队,辩题为“人生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窄”,我方持正方。本次比赛评委为睿尔生涯创始人、武汉大学金秋辩论赛特邀评委黄楚安、武汉理工大学辩论队教练陈晨通、华中师范大学辩论队教练黄致远。
在立论环节,双方进行开篇立论,我方一辩王宜春提出了个人内在动力和社会外驱力作用维度,基于个人本身在不断成长以及社会发展为我们的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的论述,认为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反方一辩认为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会让人的选择更少,人同时会各种选择中挑选一个方向深入发展,从而认为这种“窄”有利于人深入发展。
在质询环节,反方首先与我方探讨了宽窄是否具有好坏属性,认为人生道路的宽窄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最终质询我方社会是否有可能束缚人生的可能性。我方二辩彭怡轩同学则坚定认为宽窄取决于人的客观境况,并援引了张桂梅大山女校的例子描述了人生道路可能的客观“窄”的境况。我方进一步清晰了“选”和“走”的区分界限,即瞬间性行为和动态努力的区分,指出反方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静止化判断,最终借爱因斯坦以相对论拓宽了物理世界的例子说明了精深化发展也可能带来“宽”的概念。
对辩环节由双方四辩开始,我方四辩张奇渝强调了宽窄是有好坏之分的,人生道路作为一个客观境况应当是越宽越好,我们才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其走宽。就华坪女高的例子,双方同时确认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道路走宽。张奇渝确认了我方以强调“主观能动性”为核心,将做出选择后人生道路上动态的人与刚做出选择的他自己相比较,突出人生的道路是由自己一步一步拓宽的,我们往往在这条路上以及下一步有着更多的选择。
盘问环节,我方三辩韩可欣提出当我们的人生目标已然确定之后,我们有多种方式达到这个目标,这其中的多种方式正是我们可以拓宽之处。她进一步确认在这条路上我们的努力更为重要,而非做出的选择,人纵使在多种选择中选择其一,也始终是“由一个选择到另一个选择”,这也无法论证何为“越走越窄”。反方认为诸多的选择只有把握住了才算真正的“多”,同时认为人的年华老去会使人的可能性减少,我方则从老年个人心态和社会协作角度上,援引例子予以有效反驳。
自由辩环节,双方对于随着年龄增长,人生在专业/职业/家庭/休闲等方面的人生不同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刻讨论。我方三辩韩可欣再一次强调了作为努力的走的重要性,她指出,走本身会导向宽和窄的区分,走是具有因果性会影响人生的。人生的窄应当是人不愿去努力改变现状,拘泥于现状而不改变的境况。双方在这些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结辩环节由双方四辩进行,反方四辩总结为人生的道路会在“社会的导向下趋近于窄”,同时会“获得最合适自身的道路”。我方四辩张奇渝(人文学院学子)以当下的境况例证,我们靠一步步的努力打上了决赛现场,人生的道路最终是由人本身创造出来的,我们也许在一个窄的路上出发,也可以通过努力来拓宽。选择一条路走下去并不意味着窄,在一条道路上的开拓也具有众多的可能性。
最终,经过评委的激烈讨论,我方以6:4的比分战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得本次比赛的冠军!我院三辩韩可欣获得第十一届华中高校人文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至此,第十一届华中高校人文辩论赛圆满落下帷幕。
论证是辩论的灵魂,亦是哲学的灵魂,价值是辩论的导向,也是人文的目标,用哲思通达价值,通达各类辩题的本质与源头,叩问时代的价值导向,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未来,我院团委将继续秉持书记、院长叮嘱,有组织地开展工作,统一思想,积累经验,传授技巧,强化阅读,促进交流,强调储备,鼓励学子“强取豪夺”各任课教师“法宝”,纳入自身兵器库,发挥好组织力,众人操弓共射一招。
据悉,华中科技大学人文与哲学学院辩论队成立于2006年,并于当年斩获华中科技大学新生杯辩论赛冠军,此后曾多次获得华中人文赛、华中科技大学新生杯赛、喻晓赛等多种赛事的冠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