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国奖风采|邹月缘:志存高远 行循自然

来源: 时间:2023-01-14 点击量:

文:邹月缘 编辑:邓小磊

人物简介

邹月缘,女,中共党员,哲学学院2020级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张廷国教授。2021-2022学年加权成绩专业排名第二,荣获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2021年第七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最佳实践团队”、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特色团日“优秀个人”等荣誉。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哲学学院第一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哲学硕2001班团支书。

志存高远——有不断向上的力量

在学业方面,首先要多与导师沟通,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我的导师是张廷国教授,张老师的研究方向是现象学,但他鼓励我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并不局限于固定的领域,这种“因材施教”式的指导帮助我找到了合适且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其次,深耕细作巩固科研基础。我本科学的是德语专业,作为一名跨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自己对哲学史的掌握不够全、不够深,研一入学之后,我参加了师兄组织的“凡夫哲学读书会”和何老师师门的“解释学读书会”,跟着师兄师姐们一起阅读现象学的经典著作,在此过程中收获甚丰。哲学学院学院许多老师都有举办读书会,非常推荐学弟学妹们参加。

最后,珍惜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平台锻炼自己。除了学业之外,我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各类实践,在组织各种会议活动、服务学院的同时成长了很多。学院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提供了体育锻炼的场所,让我能在学习工作之余做到劳逸结合,在学院健身房度过了十分美好的运动时光。


行循自然——在奉献与挫折中成长

奉献是青春的应有之义。去年夏天,我加入了华中科技大学青马学校百人政务见习团,在实习实践期间突遇武汉疫情爆发,我主动下沉社区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实践队的相关事迹得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的多篇报道。今年毕业季,我也作为志愿者在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和毕业生学位服回收中开展志愿服务,让奉献成为青春的底色。

习总书记曾给大学生朋友寄语:“沉下去,绝不沉沦;浮上来,更不轻浮。请让自然规律做我们的动力吧,用我们的年轻做最大的资本。”生活总是在沉浮之中的,希望大家都能在困境中沉得下去,在沉淀后浮得起来,因为“只要未来一直向我们走来,机会就一直向我们展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