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韦熠哲 摄影:袁学丽 蔡清怡 编辑:邓小磊 责任编辑:闫俊懂
2022年9月24日19:00,由哲学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的第十二期“哲学小咖聚”观影活动在咨议室(东五楼432)举行,由研究生会学术部蔡清怡同学主持。
第一部分:观影《攻壳机动队》
电影简介:在“平行世界”的2029年,全世界被庞大信息网络连为一体,人类的各种组织器官均可被人造化,各种新型的犯罪事件也随之产生,日本国家公共安全委员成立下属秘密行动小组“攻壳机动队”,专门解决这类事件的故事。公安九课队长草薙素子,作为一位全身“义体化”的女警,带领公安九课不断展开行动。公安九课帮助公安六课秘密解决了一位程序员外逃他国的麻烦琐事,又卷入传说中的黑客“傀儡师”的犯罪事件。当行动陷入僵局之际,傀儡师竟然不请自来,出现在公安九课。素子与她的战友们,不知不觉地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
第二部分:自由讨论
围绕《攻壳机动队》的主题和艺术风格,在场的同学们展开了愉快而又深刻的探讨,为电影的解读增添更为丰富多元的视角:
2022级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吴越:
“赛博朋克”一词由“cyber”和“punk”合成,它的形态主要表现为近未来的都市建筑群、义体改造、高度发达的网络、垄断企业的控制、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等,它们最终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科学的发展是否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而赛博朋克系列的作品对此进行了回应,那就是仅凭科技仍会出现许多社会难题;而《攻壳机动队》则在这样的背景设定下探讨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当处于一个人的四肢可以由义体任意置换的时代下,如何理解人的自我意识?当然,电影的答案是开放性的,但是问题本身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2022级外国哲学研究生楼俊辰:
讨论这部电影的切入点很多,首先这部电影的拍摄时间在1995年,取景上大量选用了香港地点。此时香港距离回归祖国还有两年,它集中表现了后殖民时代的特征,因此我认为整部电影还涉及到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机器人能否进行自我的身份认同?此处这部电影似乎用一个后工业时代下的机器人的自我认同来表达后殖民时代人们的自我认同困境。另外整部电影最为天才的片段,在于开头部分由景观画面和人声配乐组成的空镜头,它通过女主素子的视角向观众展现了整个新港的全貌,是整部电影中最具艺术美感的部分。最后一点,这部电影的叙事风格是破碎的,当我们试图去总结它实际上反而破坏了电影本身的美感,因此我建议观赏时可以采取一种更加直观的态度——直接去感受它传递出来的情感,能够给我们带来最本真的情绪体验。
2022级宗教学研究生朱凯:
最令我感兴趣的部分是剧中被植入了一段幸福记忆的配角,他的幸福既然是一段伪造的记忆,那么这样的幸福究竟有没有意义?我认为他经历的那一刻是有意义的,但是经历过后意义是否还存在?这仍是一个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它关乎我们的伦理生活的意义。我们不妨做个思想实验:当一个人的亲人朋友都先他而去,在他临终的时候,他所剩下的就只有一段回忆,但是他这辈子的见证人已经全都不在了,他如何能保证这段过往回忆是真的呢?这样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这个配角的境遇。
2022级物理学院研究生潘子杰:
关于幸福究竟有没有意义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当重新刻画幸福的定义,首先我觉得幸福总是依赖于时间的。就像刚刚这位同学所说的,人临终前会回忆生前幸福的时刻。由于这些时刻已经过去了,因而在这个时候它们可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过去发生的时候人曾经真切地体验到幸福,所以在发生的那一刻终究是有意义的。总之,幸福应当是个相对的概念,它本身是主观的,每个人的幸福都由他自身来定义。
2022级伦理学研究生王童:
针对刚才“幸福是主观的”和“幸福和时间有关”这两点我想提出以下问题:首先假如没有外力戳破当局者幸福感的真相,那么他会一直处于幸福的状态,但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会认为他真的幸福吗?其次是幸福和时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古代的帝王在修史时很注重自身的形象事迹,换言之,人会在意自己死后的声名,那么人死后的这部分名声是否算作人生前的福祉呢?这是个超越了时间的问题,需要我们再加思考。
第三部分:主持人总结活动
活动临近尾声,学术部袁学丽向同学们分享片中的重要片段;主持人蔡清怡简要总结本次活动,鼓励大家继续积极参与“哲学小咖聚”系列观影活动。
学术部向各位前来观影的同学们表示诚挚感谢,希望大家在本次活动中卒有所获,期待下一次“哲学小咖聚”与你们再度相遇!
对《攻壳机动队》话题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看这里:
电影美学鉴赏:
豆瓣评论“完美的配乐也是这部电影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31030/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
微信推文“思享|马驰: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法律主体吗?”(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法理杂志”):
https://mp.weixin.qq.com/s/ZqvYUCs87GfT8RWsdViW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