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批判性思维
英文名称:CRITICAL THINKING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学科(大类)平台课
必修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2(理论学时:30学时;实践学时:2学时)
学分:2
四、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无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全校文科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掌握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掌握论证的分类、以及好坏论证的区分标准;
了解哲学与法学、社会学、管理学、语言学、新闻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维度。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论证与论证的结构、演绎与归纳的区分
课程难点:问题的识别与论证的评价、三段论有效性的判断标准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PBL教学法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1(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论证概观
课后文献阅读:Stella Cottrell.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Palgrave Macmillan, C1-6.
课后作业和讨论:省略论证的识别和填充
(二)教学内容2(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论证的结构与反驳
课后文献阅读:谷振诣、刘壮虎著. 批判性思维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国家级规划教材), C3-4.
课后作业和讨论:找出日常生活中的三个论证,并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和重构
(三)教学内容3(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归纳论证与谬误
课后文献阅读:Sharon Bailin等著,仲海霞译. 权衡——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C4-5.
课后作业和讨论:找出日常生活中的三种谬误/归纳论证,并分别对其作出反驳
(四)教学内容4(教师课堂教学学时(8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
教学内容:三段论、命题逻辑
课后文献阅读:Irving M. Copi & Carl Cohen. Introduction to Logic, 11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C5-8.
课后作业和讨论:判断给定三段论的有效性、真值表
(五)教学内容5(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溯因论证与发现的逻辑
课后文献阅读:张瑛著. 名侦探的逻辑,中山大学出版社, C4-5.
课后作业和讨论:发现的逻辑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六)教学内容6(教师课堂教学学时(8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社会科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课后文献阅读:Sharon Bailin等著,仲海霞译. 权衡——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C13.
课后作业和讨论:应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性原则进行思考和分析
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
教学参考书:
1、 Irving M. Copi & Carl Cohen. Introduction to Logic, 11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01.
2、 Stella Cottrell.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Palgrave Macmillan.
3、 谷振诣、刘壮虎. 批判性思维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国家级规划教材)
课外文献阅读:
1、 Patrick J. Hurley.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logic, 11th edition, Wadsworth, 2012.
2、 Sharon Bailin等著,仲海霞译. 权衡——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张瑛著. 名侦探的逻辑,中山大学出版社.
十一、课程成绩评定与记载
课程成绩构成(建议增加形成性评价成绩所占比例):
课程成绩=课堂讨论(15%)+课后作业(15%)+终结性考试(70%)
终结性考试形式:闭卷
大纲制定:《批判性思维》课程组张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