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懿迪 摄影:董筱哲 编辑:舒年春 责任编辑:徐 敏 杨海斌
2021年10月31日晚,哲学学院第二场专业认知交流会在玄悟房(东五楼435)和腾讯会议线上会议室同步举行,我院外籍教师丹妮拉·卡特琳娜(DanielaCaterina)作题为“理解世界——时间、空间和语言交汇处的哲学”主题发言。2021级哲学班、强基班全员参与。活动由我院教师张若愚博士主持,袁辉副教授、归伶昌博士现场点评。活动还吸引了部分来自校外的哲学爱好者。
从“人人都是哲学家,都可以参与哲学中”谈到“质问哲学,追问哲学为何是我们每个人的关切”,卡特琳娜指出:不能仅仅因为哲学是职业哲学家的专业智力活动就认为哲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人作为社会性、历史性和关系性的存在,其共同使用和拥有的语言、常识、民俗等,都是自生自发的哲学。“任何语言都包含有助于理解世界和文化的各种元素”,语言是具有历史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国语,不同语言之间可以互译,不同于被限定在一定区域的方言,常识则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群体中发现的“被最多人接受的对生命和人的理解”。
关于如何从自生自发的哲学上升到真正的哲学,卡特琳娜说:要认识你自己,要对自己的世界观有清醒的、批判的认识。这种清醒体现在对于我们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觉知上,这种批判体现在将自己的世界观锤炼成一个融贯的统一体,达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的水平。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出自具体的社会脉络,蕴含着一种给定的道德态度,它处于时间、空间和语言的交汇之处。在此意义上,哲学同政治、思想与行动之间就形成一种相互构成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哲学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卡特琳娜接着带领大家聚焦思想与行动、哲学与政治相互编织、相互构成的典范——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简介其生平和思想,并发出了研究葛兰西对马克思继承与发展问题的号召。一个时代的哲学不是这个或那个哲学家的哲学,这群或那群知识分子的哲学,也不是一部分人民大众的哲学,而是一个把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它成为集体行动的规范,并成为具体和完整的“历史”。
关于如何学习哲学?卡特琳娜认为:学习哲学是一项高度跨学科的事业,要对我们面前的一切保持好奇心和尊重,建议同学们应该准备好让自我“遇见”不同的世界,尽可能多地去经历多样的生活。
在讨论环节中,袁辉老师首先对“每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给出自己的阐释,然后,对葛兰西的主张提出自己的理解,认为在人消失于群体中情况下,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似乎并不可能。
归伶昌老师比较了葛兰西、马克思与阿奎那关于自由的观点,指出了葛兰西对马克思的理解与继承过程中的学理线索,特别探讨了“目的论”相关问题。
卡特琳娜对评论进行了全面的回应。
王翔、杨晨皓、钟爱等新生就如何理解艰涩的哲学文本、如何理解常识、如何用不同常识进行沟通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
交流会现场讨论气氛极其热烈,与会师生均表示收获甚多。
据悉,哲学专业认知交流会是华中大校园文化品牌“喻家山哲学小屋”承办的迎新专场,旨在引导同学们准确理解哲学专业的特点、切实体会哲学思维的特征、积极践行“大写哲学人”的学院文化,是新生认知哲学学院、学科、专业的重要渠道和窗口,广受历届学生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