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悼念高秉江教授唁电及挽词汇集

来源: 时间:2014-12-11 点击量:

惊悉秉江走了,哲学界少了一位卓越的青年现象学家,能不令人扼腕痛惜!?秉江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为何天不假年,横折英才?唯愿有另一个世界,秉江的灵魂在那里得安息。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田海平 

惊悉贵系高秉江教授不幸病逝,深感悲戚。高秉江教授深耕现象学及宗教学,其严谨治学,业精于勤,著述宏富,作育英才,深得学生爱戴。其英年早逝,不仅是贵系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外国哲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特此致哀,并向高秉江先生家属表达诚挚的慰问!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4年12月8日

 

惊悉高秉江先生不幸逝世,令我们悲痛万分! 高秉江先生秉承探索创新之学术精神,敦行严谨求实之治学风格,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尤其现象学方面,勤奋治学、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秉江先生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桃李芬芳。高秉江先生的英年早逝是哲学界的一大损失,亦令我辈学人深感痛惜,但其学风人品将长留人间。兹特致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八日

 

惊闻秉江兄不幸去世的噩耗,十分难过。高秉江兄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他勤勉用功,笃信好学,毕业之后在西方哲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成为了国内知名学者。我们一直为有这样一位系友而深为自豪。而今他的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系友,吉大哲学系的很多老师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都深感惋惜悲痛。我本人在读研时,曾与高秉江教授作为上下届同学,有诸多交往,虽然20多年过去了,但他当年在寝室吟读《圣经》的情形,在学术讨论点评哲学人物和学术观点时的风采,仍历历在目。秉江兄读研时,即有家室,他肩负多重责任,孜孜于学,到今天在学术上取得出色成就,付出了别人更多的努力,是我深为感佩的好学友。天不假年,秉江兄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我们永远会怀念他,愿秉江兄安息!并请转达对秉江夫人及家人的深切慰问,请他们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贺来

                               2014年12月9日

 

高秉江教授病逝,中山大学同仁惊闻噩耗,不胜悲痛。

高秉江教授在现象学特别是宗教现象学领域广有创获,素为学界所称道。高秉江教授执教,爱在严中,后学深得其言范和身范。

高秉江教授华年早逝,令人痛惜,是贵系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中国外哲研究的重大损失。

谨特致哀悼,并向高秉江教授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中山大学哲学系

2014年12月9日

 

惊悉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高秉江教授因病不幸逝世,本人深感沉痛。秉江教授与我既是同门学友,亦是老乡故交。他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桃李天下,事业有成,但却不幸英年早逝,甚感悲痛与惋惜。谨向贵校及秉江家属表示深切的哀悼!秉江一路走好!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李恩来教授

 

演现象学游宗教学智慧独造惜乎英年早逝再阐哲学谁可倩

发武陵山定喻家山心神偕宁幸矣精简久传终登道山人不忧

弟马天俊敬挽

 

悼高秉江

悼栗无常追胡塞,

高天蔽日起雾霾。

秉烛探寻意向性,

江城雅典娜共哀。

                        湖北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梅珍生敬挽

 

 

哭秉江

惊悉秉江兄于2014年12月8日上午9点15分去世,终年51岁。三个星期前还与他通过电话,此时此刻,极为哀恸。仰望天空,我感到了人类真正的脆弱、无助与无常。

月色孤寂照我床

寒风阴沉虐西窗

隆冬凛洌通幽冥

山河悲摧哭秉江

甲午十月十七日夜

欧阳祯人于珞珈山

自餘身後名山業;

空泣風前錦瑟弦。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潘斌挽

   

 

晴天霹雳! 那么年青有才华和追求的秉江今天上午走了,离开了他无限眷恋的事业与人生,

知道他患上恶疾,我们一直没有敢打扰他,心中总在默默地祝福他.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心中万分悲痛,

白发人送黑发人啊!他的英俊的形象,优秀的品质,有造诣的学术,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英年早逝,

令人万分婉惜,秉江安息!秉江走好!

 武汉大学哲学院  杨祖陶 肖静宁敬挽

 

今晨知秉江兄走了,虽在意料之中,但接受此现实,仍是艰难。想到从此阴阳两隔,不禁悲从中来,难以抑止。当年,我同秉江诸人,不甘于碌碌而欲有所作为,无所依傍,惟有自强,且惟有考研一条独路,彼时我们共勉互助,励志前行,攻坚克难,辗转求索,方走出大山,入哲学之门。此情此景,于今去时不过廿余年,既恍若隔世,又历历在目。这些年来,秉江潜入现象学之域,又开知识论研究新途,兼及宗教哲学,深耕细作,每开新论,佳作频仍,深为业内称道。其情趣盎然,常寄情于山水花木、谴兴陶情。然经年之间,忧思抑郁,渐成顽疾,且成夺命之魔,竟终于英年。令人扼腕、痛惜哀惋、唏嘘不已!

向黎国芳女士致以最真挚的问候!有你的陪伴,秉江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也度过了生命中最需要支撑的那些艰难岁月!

    秉江兄的一生,不凡也,又不易也。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我将来参加告别会。

痛  悼  秉  江

天赋异禀聚其志,何妒英才不假年

地缘清江出武陵,直引长风留作育

                                邹诗鹏

2014/12/8

 

 

走向花般天国 

                      ——痛悼高秉江教授 

今晨应省委组织部和省党建研究会邀请和组织,集体乘车赴红安参加党建活动,10:45分在车上收到系办邹老师短信:“各位老师,高秉江老师于今天上午在肿瘤医院病逝。”顿觉五雷轰顶!血压彪升!双眼模糊!尽管秉江患下恶症年余,但他一直积极抗争,乐观应对,总是给我们以希望。近来情况有所恶化,心中不能不有所准备,但获此噩耗,仍然难以置信!难以自己!

秉江出自贫寒,多经努力,获得名校博士,成为大学教授,走到到学术与教育的高端!多年来他忠于职守,正直率真,热情聪慧,才华横溢, 笔耕不辍,不断开拓,成果丰硕,赢得了老师的同学们的特别好评与真诚尊重!

我与秉江是在武汉大学相识,当时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因为发表论文不在学校规定的目录,难以及时答辩,在帮助他克服此障的过程中反而了解到他的雄厚学术实力与学术水平!后来我们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成为同事,更感受到他的真诚人品和学术实力!他精力格外充沛,总是以格外洪亮的声音,走进课堂,参会发言,教书育人,尽心尽力,可亲可敬!

我曾经邀请秉江参加我主持的国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他格外认真负责,仔细研究梳理共有精神家园的学术思想史,拿出了高水平的成果,成为课题中的亮点之一,也展示了他的责任意识与学术情怀!

秉江兴趣广泛,情趣多样,在学术上致力于西方哲学与文化,术有专攻,但生活中却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家里装修得古香古色,中国文化情趣盎然。中西文化的结合突出反映在秉江对于育花养草的酷爱,达到了专业级水平,成为我的老师。即便是在病中,他还曾主动与我相约,要待身体康复后陪我去选购花草,我也以此鼓励他作为动力克服病魔!对于花草生命的珍爱折射着他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秉江患病以来以极大的毅力与病魔搏斗,不时坦然与我们讨论病情,展示出哲学家的通达与情怀!带在对生命的高端哲理解读和感性体验追求,秉江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格外遗憾和痛切。也许正是那里的奇花异草对他有着特殊的召唤?无论如何,秉江的过早离去是哲学系的重大损失,是我国哲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秉江的夫人和家人陪伴着他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尽心竭力地帮助他走过了人生的最后艰难历程,值得钦佩!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愿秉江在通向花般天国的过程中一路走好!

                         欧阳康

2014年12月8日深夜于湖北红安

 

 

悼高秉江

逢浊世清贫一瓣心香将哲命灵台守护不移是秉性

叹人生苦短满腔热血使慧源天际涌流依旧有江声

邓晓芒挽

 

 

经纶满腹苍天妒,

高风亮节垂千古。

哲学系2001级本科班(章佳琼拟)敬挽

 

大江呜咽恨雄楚再捐弟子志;

黄鹤悲鸣痛荆山又失哲学魂

李智福敬挽

 

悼秉江兄

    惊闻高秉江去世,感觉有些缺乏思想准备,因为前些天我们还在电话里讨论他的MacBook上要不要保留iOS系统。高老师的去世无疑让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折了一员大将。

    高老师的教学和研究在哲学系都是一流的。高老师的教学评分在哲学系是最高的。高老师讲课,非常具有感染力,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高老师讲课,声音非常有穿透性,他在四楼上课,一楼就能听到。

    高老师是个正直的人,是个认真的学者。前些年哲学系每次组织出去旅游,高老师总是我的辩论对手,他是一个实在论着,崇拜柏拉图;我更喜欢亚里士多德,是唯名论者。记得我们曾经在去嘉鱼旅游的途中辩论柏拉图的知识回忆说;在去大理的火车上争论人类是否可能回到传统自然的生活状态。搞哲学就好比练剑术,须有对手才能磨练技巧。哲学史就是对立学派并存争论的历史。这种争论可以帮助发现自己的弱点,加强论证,最终达到互相提高的效果。高老师会活在我的心里,作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学术对手。相信将来在讲课和写作的时候会时常想起秉江兄。

    秉江兄还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秉江兄自己酿的葡萄酒比我从店里买来的长城张裕更合口味。秉江兄以微薄的财力和丰富的知识收集了许多只有他自己才欣赏得了的瓷器。秉江兄前些年开始玩摄影,为升级摄影器材颇为烦恼和欣喜。秉江兄的京剧也非常了得,其独有的声音和唱法几乎可以自成一派--高派。

    毫无疑问,秉江的去世让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朋友。

    如果灵魂是不朽的,相信秉江兄会在另一个世界里等着我们。不过我们不得不告诉秉江兄,你恐怕要久等了,因为你走得也太早太快了。

                                                                                                             华中科技大学陈刚 

                                                                                                                   20141209

安息主怀,生命长存

 

刚参加了五天的封闭任务回来,刚刚度过一个礼拜天,12月8号,周一,阿秉在南京的学生和我在武汉的老同学分别给我一个信息:阿秉走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但深深的遗憾和悲伤还是如寒风般扫过我的心田,刺疼着我。一个只有51岁的生命,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个旺盛的生命,一个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我和阿秉1996年同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又住在枫园宿舍的门对门,成为朝夕相处的好友。1999年毕业后,他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我则回到南京东南大学。大约2002年春,阿秉出游,顺道来南京,我们游了玄武湖、夫子庙,相谈甚欢。后来,大家都好像很忙,少有联系,一晃就十几年过去了。去年1月10号,阿秉突然来短信:他有个叫陈丽的学生来南京找工作,请我关照。等我跟陈丽取得联系,她却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老师得了肝癌,正在积极治疗。好在老师已经皈依天主,对于生死已经完全识透了。我立马打电话给阿秉了解情况,他说去上海开会的时候还毫无感觉,回家体检就是肝癌。我劝他尽量采取保守疗法,但他说已经切了一部分肝,以后就结合中医治疗。

2月份,阿秉寄给我两本他的专著:《西方知识论的起源之路——从毕达哥拉斯到黑格尔》、《现象学视域下的视觉中心主义》。第二本书,我未及细看,但第一本书,我在3月份执行封闭任务期间曾带在身边,抽空细看了全部内容,原来阿秉已经是知识论和现象学研究的高手了,我为阿秉取得的学术成就由衷感到高兴,但想到他身体的危机,又非常担心。阿秉曾告诉我,想多活五、六年,争取再写一本书。我批评他小信,要他争取多活二、三十年。

5月份,阿秉打电话给我,想请我去武汉参加他学生的博士答辩,我因为刚刚动了肾结石手术,身体很虚,无法答应他。我准备等身体好些,专程去看看他。结果忙东忙西,一直未能成行。但我们不仅仅是同学和好友,也是主内的弟兄,我一直记挂着阿秉的病情,多方联系治疗的最佳方法。我曾准备接阿秉来南京治疗,但他说嫂子还在工作,太远照顾不方便,再说哪里的治疗都是大同小异,就没有同意。南京教会的弟兄姐妹和武汉的弟兄也为阿秉的身体不住地祷告。听说吴永志的《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对于癌症康复很有帮助,我给阿秉寄去一套。阿秉很高兴,也愿意尝试果蔬疗法。我们也一直保持短信联系。

到10月份,阿秉又住院了,我决定去看看阿秉,但他不告诉我地址。他很喜欢我们互通短信,很喜欢神的话语,我就每天给他发送一条神的话语。阿秉是靠神的话语坚守着生命的最后防线。“我在竭尽全力支持,除了主,我无以依靠,一次又一次绝望,一次又一次鼓起勇气重来,希望天主能聆听到我绝望的呼求,真的不止一次绝望想到自杀,就因为信念而咬牙挺着,不知还能挺多久,我真的不怕死亡,只希望主能赐福我无痛苦的每一天。”阿秉也有软弱的时候:“雷兄,说句实话我在痛苦中煎熬这一年,相当于一个世纪,苦不堪言,真的只想天主早点赐我死亡。”我意识到阿秉处在万分的凶险中。10月23号,我买好了28号去武汉的动车票,但阿秉坚决不让见面:“绝对不要来,谢谢雷兄,你来我不能接待会使我内心很难受,强撑着起来对我会很不好,能这样心态宁静的交流是我最大的安慰了,求你别再说来看我,如果天主允许,他会让我好转,我一定通知你来欢聚。”

11月3号,南京教会的王姊妹准备利用出差开会的间隙会同武汉的荣弟兄准备去探望阿秉,为他做祷告,但因为治疗中不方便,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11月11号,南京教会的张姊妹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美国的山竹果饮料可以杀死癌细胞,已经治愈了几百例病人。我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阿秉,阿秉说这样的广告很多,先了解一下再说,我把相关材料给他发过去。我劝他改变治疗方案,以能吃喝为目标,这样就可以尝试山竹果疗法。后来阿秉发来短信:“我目前黄疸很高,引起一系列疾病,必须大剂量输药甚至手术安支架降黄疸,其它一切都得后推。”

11月15号阿秉来信:“现在进不去药,肚子一天撑得像鼓一样,吃不进,拉不出。一天不如一天,恐怕支持不了几天了。”

11月16号,我恰巧在宿迁开会,碰到张存建老师,他告诉我一个真实的事情:以前老家有个50多岁的人,得了肝癌,症状和阿秉的一样,被医院赶走,回家后用白鲢鱼炖豆腐,不加盐,先喝一点汤,后来就能吃了,就继续多吃些,后来居然好了。阿秉回复:“现在起不来床,滴水难进,只好被动听命于医生

“把我的方子发给你姐姐看看。”“信心多大,力量就多大,一定试试。”

“好,浑身无力,看不清手机屏。”

“主与你同在,我们为你祷告!”

“谢谢。但愿能熬过来。感谢天父。”

    11月17号:

“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诗55:22”

“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路1:79”

“谢谢!”

    11月20号:

“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我还惧谁呢?诗27:1”

“谢谢主的拯救和弟兄姐妹的帮助。”

    11月22号:

“义人多有苦难,但耶和华救他脱离这一切。诗34:19”

    11月27号:

“我们教会继续为你祷告,张姊妹的话出于神,让信心帮你度过难关。”张姊妹也一直每天给阿秉发短信,鼓励他战胜病魔。

“谢谢”

“感恩节快乐,现在压抑窒息感强,服食困难,但求天主保佑熬过此关。”

这是阿秉给我的最后的短信,他完全意识到在世的生命快要结束,但仍然顽强地坚守着!他知道生命是上帝所赐,是神圣的,是不能轻易放弃的。他践行着自己的信仰,直到在世生命的终结。

    阿秉的生命一定走在光明的通道里,指向无限美好的新天新地。我们固然悲伤,但如果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就当喜乐,因为经上说:“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啟21:4)“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

    亲爱的弟兄啊,在世的日子,聚有时,散也有时,但以后总能欢聚在永恒的国度,欢呼喜悦,与主同在!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马雷

     惊悉高秉江教授不幸离世,悲痛之情难以言表。2013年复旦会议上高教授睿智机敏的谈话仿佛仍萦绕耳畔,不想竟成永别。高教授人品学问俱佳,新作频出,无奈天妒英才。高教授的离世是我们西方哲学研究界的又一损失。在此,特代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谢地坤会长、赵敦华会长、张志伟会长及全体同仁,向高教授的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请向家属表达诚挚慰问。


     愿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

2014年12月11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