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奖风采|吴皓:勤思笃学,善行乐活

来源: 时间:2025-03-31 点击量:

人物简介:

吴皓,女,哲学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伦理学专业,师从程新宇教授。2023年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获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参与导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两篇(一篇录用待刊),在各级学术论坛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现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辑刊秘书、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协会成员。

一、笔耕不辍,上下求索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耕读”是我的奋斗主题。在导师程新宇教授、任课老师叶金州副教授和一众优秀师兄师姐的带领与提点下,我逐渐明晰了什么是“好学问”,应当如何“做学问”等重要问题,开始走上应用伦理学的研究道路。

2024年春季学期,经导师安排,我负责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专著其中一章节的撰写,初稿完成后,我据此确定了个人的研究兴趣点与后续研究方向。为进一步锻炼个人学术能力,我开始投入到多篇小论文撰写中,并向有质量的相关学术会议投稿。2024年8月—12月,我受邀参加了中国伦理学年会、中国知识论年会、首届应用伦理热点问题研究学术会、全国赛博伦理学会议、第二届中国科技伦理高峰论坛等多场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对不同主题论文作报告。

有效的文章撰写和广泛的学术交流,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拓展了我的专业能力,让我在一次次理论交互中获得提升。于道阻且长的求学之旅中,我也愈发感受到学术研究的魅力与深邃,它是知识碰撞灵感的绚烂火花,也是暗夜摸索中的踽踽独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志愿奉献,乐此不疲

将“以德立身,以诚待人”作为行动指南,学余时间我积极参与学校与学院组织的各项志愿活动,努力投身于服务学校、学院与同学的行列中。2023年9月至2024年11月,从光谷马拉松的赛道旁,到学院迎新的线上交流;从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激情赛场,到姑嫂树社区爱心传递活动;从连续两年的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到哲学学院的保研面试现场,我的身影活跃在各类志愿服务第一线。2024年7月,我回到了母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开展“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宣讲活动,帮助祖国北疆学子的筑梦选择与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感受到自身价值在点滴奉献中得以彰显,对密尔强调的“高质量的快乐”也产生了新体悟:有一种快乐并非源自物质的堆砌或感官的瞬时刺激,而是源于造福他人与社会时精神层面的满足,这种快乐往往是持久的、温暖的、高质量的。

三、全面发展,笃行不怠

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与为学院增光添彩的双重动力下,我积极参与了学校举办的各类文体竞赛活动。包括华中科技大学运动会、华中科技大学四院联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提案大赛、五四演讲比赛、国庆主题摄影比赛、“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创作大赛等。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活动,我探索了个人的多元潜能,体味了勇于尝试、挑战自我的乐趣与价值,也学会了如何在紧张的学习研究中,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亚里士多德式幸福的追逐。

最后,要特别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为我提供学习知识、丰富阅历、发展自身的优秀平台;感谢导师程新宇教授对我的培养与支持;感谢叶金州副教授及哲学学院一众教师对我的教导与关爱;感谢师兄师姐和同窗对我的鼓励与帮助。于我而言,成为哲学学院的学生,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