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29日,“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顺利召开。会议由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理事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以加强全球文化与文明的对话理解、促进人类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本次会议集中探讨了不同文化与文明中的哲学形态与生活状况,以及文化与文明进程中的冲突与渗透。出席本次会议的有Vincent Shen、欧阳康、邓晓芒、Janis(John)T.ozolins、João J. Vila-Chã等国内外知名学者。
多伦多大学东亚系沈清松教授以“跨文化哲学与跨文化对话”为主题,从方法论的层面指出,跨文化哲学研究可以采取两个连贯认识论的策略,第一个策略是语言习取策略,即学习其它文化和哲学传统的语言,或者是其它文化和哲学传统能够理解的语言;第二个策略沈教授称之为外推(strangification),意指走出自我和走向多元他者的行动,从自己熟悉的圈子走向陌生的外人,从一种文化脉络走向另一种文化脉络。在跨文化哲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自己哲学传统中的哲学话语或命题翻译成其它哲学传统的话语或者其它哲学传统能够理解的话语,从而使其具有普适性。如果我们通过这样的翻译使其具有了可普性,我们就可以说,它自身包含了更多真理性内容。如果它不能被这样翻译,这就意味着它在某种程度上局限于自身,不管它如何珍贵,也不管它具有何种雄辩的能力,它都应该自我反省并批判性检讨其原则和方法论。沈教授做出如下总结:哲学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我们不应当把自己局限于单一国家的哲学理论或单一的哲学传统。哲学应当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了解,尊重与多元他者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从而追求不同哲学传统之间的充量和谐。
欧阳康教授以“全球化时代的多维冲突与文化对话”为主题,从宏观层面论述了跨文化研究的原因和重要性,指出全球化背景下不仅世界各国之间彼此联系与相互依存得到加强,而且它们的内在差异与深层矛盾也日渐凸显,这使得加强文化对话与文化融通变得更为紧迫而重要。他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谈起,认为把握多维冲突对于加强文化对话、提升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并且具有继续拓展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本来应当以纯粹经济方式来完成的全球经济体系运行不断演变成为国家之间的博弈,因而与经济全球化同步发生的还有政治多极化的复杂格局。尽管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阵营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仍然存在,各种形式的极端势力也得到凸显与融通。围绕着全球性的资源、能源和生态危机等主题,国家、地域以及经济共同体之间的博弈不容忽视。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同步展开的还有文化多样化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趋向日益明显。最后,欧阳康教授强调了跨文化对话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要求我们更加积极的参与探讨文化对话的现实基础和有效途径。他认为我们需要深度发掘跨文化对话的人性依托,合理铺垫跨文化对话的价值基础,积极构建跨文化对话的有效平台,努力提升跨文化对话的思想境界。欧阳康教授提到,对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境界。
邓晓芒教授站在反思与批判的立场上,从实践与操作的层面进行了具体化解读。他从“家庭”这一基本文化单位入手,比较了黑格尔的家庭观和中国的家庭观。黑格尔将伦理世界分为两个环节,即民族和家庭,民族作为理性发展的最终结果,其代表是国家和政府。民族和国家(城邦)的原则并不是家庭的原则,而是理性和法制的原则。相对于中国从夏禹以来那种“家天下”的血缘化国家观念,黑格尔的国家概念是一个政治法律范畴。如果说,儒家是从家庭扩展到国家,国家是放大了的家,那么黑格尔则将基于自然血缘基础上的家庭与理性法则意义上的国家置于对立的关系之中。同时家庭本身也具有理性法则的内涵。服从家长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教育培养超越家庭而具有社会公德的公民,因此,家与国的关系不是中国人设想的忠与孝的关系,而是不同理性法则之间的关系。
来自美国天主教大学的胡業评教授以“两种智慧”为基点探讨了文化的融合问题。中国人理解的智慧强调理智与心灵的统一。哲学应当以严肃的态度不断反思,以便使不同的文明能够和谐共存。在这个意义上,智慧就不能以仅仅理解个别人生活的狭隘方式存在,而必须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知识和见解。对于文化融合,胡教授认为不同文化信仰的种族能够和平共存。当一种外来文化以异于本土文化的姿态出现在时,它应当以客人的身份遵守已存在文化的规则、形式和传统,使它自己和已存在的文化相融合。本土文化应当找出并理解外来文化显示真善美的独特方式,并重新发现、认识自己的文化。
湖北大学江畅教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构建问题作了会议发言。从观念文化的角度看,价值文化包括价值观和观念的价值体系,其中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作为观念的价值文化并不等于价值文化,而是价值文化的内涵,是价值文化的精神。一种价值文化要成为主流的价值文化首先须具有价值多元化的背景,在多种价值文化中,有一种文化真正能起主导作用,其他文化不与之相对抗,相反与之共存共荣,并且接受它的引领和指导。当代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构建面临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在理论的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文化进行重新阐释,并根据新的时代精神和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二是在实践的层面上要使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理论观念变为现实,成为主流价值文化。
最后,本次大会在oão J. Vila-Chã教授精彩的总结中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将对推进不同文化与文明间的交流、沟通、理解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