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哲学小咖聚”第十三期——观影《超脱》

来源: 时间:2023-12-06 点击量:

通讯员:祝思琪 责任编辑:邓小磊

2023年11月19日14:00,由哲学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的第十三期“哲学小咖聚”观影活动在东五楼429B举行,由研究生会学术部成员李庆楠主持。

第一部分,观影《超脱》。

电影简介:超脱是2011年上映的剧情类电影,电影主人公亨利在一所散漫的高中任教,明明有着极高的教育和沟通天赋的他却刻意避免和学生以及同事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他努力做到抽离和淡漠,但这似乎也没有让他远离一切痛苦。亨利在影片中面对学生的堕落和挣扎,老师们的沉沦和无力,以及亨利自己的痛苦孤独,然而故事却没有展现我们所期望的拯救的救赎的意味,似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走不出去的困境。影片结尾是厄舍府的崩塌,教室的崩塌,精神和理性的崩塌,崩塌过后,寻找出路的任务就活生生地抛给了观众……

第二部分,自由讨论。

围绕《超脱》这部电影的主题和艺术风格,在场的同学们展开了愉快而又深刻的探讨,为电影的解读增添更为丰富多元的视角:

2023级宗教学研究生张怀玺:《超脱》通过深刻的情感超脱和对存在主义思想的探讨,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思辨性的电影之旅。影片深入探讨了当代社会中个人原子化的现象,揭示了人们在冷漠社会中的心灵挣扎。导演托尼·凯以亨利·巴斯的超脱为引子,勾勒出现代社会充满疏离感和孤独的画面。电影将这一现象与阿尔贝·加缪的存在主义思想相联系,强调了人类在无意义的宇宙中所面对的困境。亨利的超脱似乎是对社会冷漠的一种反抗,却在深层次上反映了人际关系的脆弱性以及对于存在的深刻迷茫。

2021级本科生李尚宜:在我看来,电影《超脱》所呈现的人的不幸状态的根源在于人的非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为何人的非社会化会带来一种不幸的状态?这或许可以被理解为自我意识将自身扩展为类意识的尝试之失败,而唯有这一扩展能使超越死亡的生命和意义成为可能。

2021级本科生王扬:我认为《超脱》这部电影中老师们的痛苦更多地体现在由于教育“失效”而产生的一种失望和无力感,这种失望和无力感既是对于学生的失望与无奈,也是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失望与无奈。在这次观影活动之前,我其实已经对《超脱》这部电影有所了解,我原本会很担心这部电影对于“痛苦和抑郁情绪”的刻画会过于俗套和肤浅,但实际观影过程中,我发现这部电影从镜头语言到情绪渲染,再到演员的表演,都十分细腻真挚。同时,在放映结束的讨论环节中,我也有幸听到了各位学长学姐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这部电影作出的解读,这些解读既体现出不同的哲学特色,又不曾偏离这部影片本身试图传达的思想情感,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部分,主持人总结活动。

活动临近尾声,学术部张少华向同学们分享片中的重要片段;主持人李庆楠简要总结本次活动,鼓励大家继续积极参与“哲学小咖聚”系列观影活动。

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在此向各位前来观影的同学们表示诚挚感谢,希望大家在本次活动中有所收获,期待下一次“哲学小咖聚”与你们再度相遇!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