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任豆 编辑:舒年春 责任编辑:廖晓炜 杨海斌
哲学学院王晓升教授《世界、身体和主体——关于主体性的再思考》一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
该文的摘要和关键词如下。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在心灵和躯体二元对立的基础上来理解主体性的,这种理解使人们难以把握“世界”和“身体”。世界是人通过身体与自然所建立的意义关联系统,认识的对象是从世界之中凸显出来的。而身体不同于躯体,不同于人们在各种身体模式中所理解的身体。身体的运动会有身体图式,这个身体图式不仅与世界互动,而且通过这种互动确立了世界的统一性。人们之所以难以理解世界与身体,是因为人们受到了拜物教思想的影响。而借助于世界概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主体和客体。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自身自然的强调就把人的身体的要素凸显出来了。在文明史上由于人对于内在自然的恐惧而导致心灵和躯体的对立。马克思把人的世界还给人自身的观点,为化解这种对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世界;身体;主体;主体性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被学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目录与摘要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3mRfqMuptGWU8sg3enRLQ
王晓升教授简介:
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2项为重点项目,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
出版论著12部,英文和德文翻译著作3部;
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A类10篇,B类48篇(统计截止2022年1月)。
连续两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2019年)。目前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共发布两次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