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第二十一届中国现象学年会在位于泉城济南的山东大学知新楼举行,会议的主题为“现象学与天道”。此次会议不但是一次为学界所瞩目的学术大会,更是山东大学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匾额由同济大学柯小刚教授题写。本次大会吸引了中西文化学人的共同关注,海内外学者百余人共聚一堂,共襄盛会。我系外国哲学专业也有四位师生参与其中,他们分别是:邓晓芒教授、何卫平教授、王亚娟博士和14级在读硕士郭昊航。
邓晓芒教授提交了《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学还原》一文。该文作者认为,胡塞尔现象学为在科学主义的霸权之下拯救欧洲人性危机而创立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可以转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由此悬置几千年的政教伦理的局限性,进而追溯到传统文化中的普遍人性的根。此文通过对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传统文学艺术和文言到现代汉语的演变等几方面进行还原,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揭示出全人类的普遍人性和普世价值,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国际社会提供新的视角。
何卫平教授提交的《信心解释学和怀疑解释学》一文关注的焦点在于现象学的解释学。此文从堪与伽达默尔并驾齐驱的当代法国解释学大家保罗·利科入手谈起,对他提出的两个概念“信心解释学”和“怀疑解释学”进行梳理。前者旨在对意义的展露和恢复而后者旨在去神秘化以及对幻象进行还原,分别产生于人的两种动力:倾听的意愿和怀疑的意愿,所以相应地涉及作为信心的解释和作为怀疑的解释。而这两者之间又是一种冲突、对立的关系,所以利科与伽达默尔的观点相左,认为不存在普遍的解释学,也不存在普遍的注释法则,只存在不同的关于关于解释规则的理论。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对这两个被国内学界长期忽视的概念的理解,对二者进行分析、评价和质疑。
《对“启示”的现象学分析——基于梵二〈启示宪章〉的解读》一文由王亚娟博士提交。此文在以理性为标志的现代思想摧毁以启示为标志的神学教义和以此为指导的牧灵生活的背景下,亦梵蒂冈第二届大公议会发布的《启示宪章》为对象,对天主启示问题进行考察。经此文分析可得,现象学方法的将避免历史主义给启示问题带来的疑难,而对启示的本质直观揭示了其超越主客二元论的超验特征,却又因三一天主的不可见性而导致了神秘主义。
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在读硕士郭昊航向会议提交了《胡塞尔背后的“苏格拉底之路”》一文。该文以《现象学的观念》和《泰阿泰德》这两部具有计划、蓝图性质的文本进入胡塞尔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将胡塞尔的两步还原,即现象学还原和本质还原,同苏格拉底对泰阿泰德回应“知识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第一种答案和苏格拉底在潜台词中给出的三种关于知识为何物的回答做一比对。尝试论证胡塞尔和苏格拉底在对于本质问题的思考和通向本质之进路上的相似性,突出两位哲人思想当中的神秘性和对实践层面技术问题的关切,进而最终使胡塞尔思想当中的古希腊情怀得以显现。
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出席本次现象学年会的师生四人分别在各自论文主题下的分会场进行了精彩报告,展现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的精神面貌、研究水平和学术实力,推动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同海内外学术同仁的交流,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贡献。
(通讯员:郭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