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正义与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学术报告厅召开。本次研讨会作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邀请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斯·费格尔(Hans Feger)教授、威尔海姆•施密特-比格曼教授(Wilhelm Schmidt-Beggemann),德国卡塞尔大学沃尔特•普凡库赫(Walter Pfannkuche)教授、汉宁•汉恩(Henning Hahn)教授、费利佩•布鲁诺奇(Philippe Brunozzi)教授,德国波鸿大学奥勒·多林(Ole Döring)教授,北京大学韩水法教授以及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教授、张廷国教授、王晓升教授、吴畏教授等中外嘉宾。人文学院院长董尚文教授,外国语学院众多来自德国的交换生以及哲学系广大师生一同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德语系谭渊副教授任德语翻译,哲学系王亚娟博士、张瑛博士担任中英互译。
上午八点半,哲学系主任张廷国教授主持的会议开幕式正式开始。他简要介绍了此次研讨会及出席嘉宾的情况。“正义与公共性”的主题呼应了当代政治哲学关注的热点议题。德国方面为这次研讨会派出了强大的阵容,他们中不仅有政治哲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也有精通中国文化的汉学家。接着,哲学系兼德国哲学中心的邓晓芒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词。他在欢迎辞中对远道而来的德方学人以及拨冗来汉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会议文集中提交的多篇关于中西哲学比较方面的论文表示赞赏。上午的开幕式以柏林自由大学汉斯·费格尔教授代表德方所致的谢词为结束。
在上午的议程中,汉斯·费格尔教授首先谈论了康德哲学中公共性测试的问题,并对“绝对律令”能否真正如期实现私人性向公共性的转变发表了评论。韩水法教授的发言,鲜明地指出了宪政所具有的三个维度以及对实现公共性的意义。沃尔特•普凡库赫教授结合多元主义与法律的强制力讨论了法律的正当性。王晓升教授宣读了论文《意义的“内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一个难题》,指出哈贝马斯对传媒自身力量的发展会导致意义扭曲的现象缺乏认识。
在下午的议程中,汉宁·汉恩教授联系斯诺登事件,指出在普遍的世界主义意义上,当公共性的泄密是为了使普遍公众参与到对公共性中不公正的修正过程时,其合理性才是可辩护的。费利佩•布鲁诺奇教授依据中国理论工作者们关于何种实践推理应当用于指导道德秩序的公共证成的主张,评论了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中的一些趋势。吴畏教授在其论文《Governmentality and Publicity》中指出了国内学界对福柯“governmentality”的误译,在澄清该词所包含的“管”与“治”两个方面之后,他在中国治理术的视域下考察了公共性问题。奥勒·多林教授从伦理学和方法论的维度,发表了对儒家的“诚”与正义及公共性之间关联性的看法。
研讨过程每一小组发言都设有问答互动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许多师生就讨论的议题所激发的疑惑和启迪同与会代表展开了热烈而又精彩的讨论与论辩。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充分地展现了大家在哲思中的爱智激情。最后,研讨会圆满完成预定的学术交流议程,它留给所有参会人员——包括发言嘉宾那和听众许多未尽的问题,启迪着未来的思考和研究。
(通讯员:陈亮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