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任豆 摄影:袁承志 责任编辑:舒年春 王晓升
3月18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慧源哲学茶座第365期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博闻厅(东五楼429B)举行,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郭湛受邀主讲“从阐释与创造的关系看当今哲学的困境”。哲学学院一系主任赵泽林副教授主持,王晓升教授与谈,欧阳康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吴兰丽副教授参加活动,线上线下百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郭湛教授以哲学史上的阐释与创造为出发点,探讨了阐释与创造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关系。郭教授指出,阐释与创造作为哲学研究的两种主要进路,其关系值得深入探讨。阐释能够呈现、孕育和激发创造;创造则构成了高水准阐释的条件,提升阐释质量,并为阐释提供方法。阐释和创造相得益彰地“协奏”思想乐章,推动哲学阔步前行。
郭教授从现实与哲学关系的视角探讨了阐释与创造的联结。他强调,现实及其历史构成了哲学研究的深层根基。在提升阐释与创造水准的同时,哲学研究应实现二者砥砺共进,自觉以创造为“主调”,并建基于阐释。无论是阐释对创造的抑制,还是创造对阐释的压抑,又或者是二者之间的相互疏离,都会对哲学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只有促成阐释与创造之间的和谐共生,哲学才能真正蓬勃发展。
郭教授还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角度对后学者提出了建议。在哲学研究中,阐释必须自觉以创造为目标,向创造倾斜,而创造也必须自觉以阐释为土壤,建立在阐释的基础之上。在提升阐释与创造水平的同时,必须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在以阐释为主调的同时,自觉地以创造为主导。此外,我们还应该从更高的现实与哲学的关系角度来看待阐释与创造之间的联系,从依赖历史的论述转向依赖实践的论述。这是通向阐释与创造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史”不仅指思想史,也指现实史。现实及其历史构成了哲学研究更深层次的基础。
吴兰丽副教授从学术编辑的角度向郭教授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学术成果是阐释还是创造呢?博士生任豆、宁孜等就阐释与创造的关系问题进一步提问。郭教授回应道,阐释与创造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二者并非完全相同。阐释是对已有思想的理解和解释,而创造则是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想或观念。阐释与创造之间的互动和共生才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关键。
欧阳康教授和王晓升教授对本次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郭教授的讲座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兼具,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赵泽林副教授对本次讲座做总结,指出本次讲座的精彩演讲和深度讨论展示了郭湛教授在哲学领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也进一步拓宽了在场师生的视野,深化了大家对阐释与创造及其关系的理解,并再次向郭湛教授表示感谢和敬意!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