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成莉 白辉洪 编辑:舒年春 叶金州 责任编辑:李耀南 杨海斌
11月2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张曙光教授应邀来到哲学学院“慧源哲学茶座(第280期)”讲学,与各位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李耀南教授主持。雷瑞鹏教授、廖晓炜副教授、叶金州博士、袁辉博士、白辉洪博士、李明书博士,以及哲学学院部分学生与会。
讲座从“自”之内涵及构词能力的历史沿革出发,经由语言学的探索,最终达到对所含哲学问题的探究。在语言学角度,“自”展现出实词虚化以及主语化的倾向;在哲学视角,“自”是人对自身的指认,也是指涉天地自身的“自然”,二者不可偏废。张教授希望通过“自”的概念,重启天人之思,因此对“自”所导向的、富有自我意识的“己”“我”二字做了详细区分,其中“我”尤其体现了自我意识的上升及“所有”“属于”的内涵。对于“我”的执定,负面影响就是“我”的极度膨胀,吞没了天地之“自”。而若以天地的“自”为“天人”之思的起点,就能不执以“天”或“人”的任何一端,而是回到包含人自己、物自己的,也是那自本自根的“天地自身”。
张教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哲学,在中国哲学方面亦有广阔的视野,对中国思想的当代传承关怀尤为深切。张教授颇具启发性的研究引出了中、外哲学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思考和热烈讨论。李耀南教授对张曙光教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点评,认为张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值得去深入思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