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台北教育大学孙剑秋教授应邀到哲学系讲学

来源: 时间:2019-10-21 点击量:

(通讯员 张宸晟)10月14日晚上7点,台北教育大学孙剑秋教授应邀在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432会议室,开展了题为“文字、文物、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未来走向”的学术讲座。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唐琳教授主持了讲座,哲学系主任廖晓炜副教授、叶金州老师、李明书老师、白辉洪老师以及哲学系的部分博士生、硕士生等参加了讲座。

首先,孙剑秋教授针对目前台湾地区出现的一些企图“以拼音取代汉字”的现象认为,五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延续使用着汉字,与西方的文字相比,我们的汉字能够以较少的文字数量表达出更多的意义,不宜“以拼音取代汉字”。接着,孙教授从甲骨文文字中所表达的意义开始为大家讲解汉字如何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孙教授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饮食、生死、婚姻等方面的甲骨文字为参加讲座的师生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孙教授认为,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对历史进行研究,比如,表示“春耕”的“焚”字,上面是“林”,下面是“火”,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国古代先民春耕时节,先烧荒再进行休耕的景象。孙教授认为,理解了甲骨文的变迁,就能够更加快速地认识甲骨文并理解中华民族的人类社会历史,比如“委”字甲骨文就能表示为秋收时女子搬稻禾的景象,而“季”字能够表示为孩子搬稻禾时的景象。对此,孙教授总结道,中华民族是优秀而极富智慧的民族。在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下,汉字已不仅仅是表词达意的工具,而是与先民生活实况紧密结合的有机体。孙教授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能够系统、全面地进行汉字诠释,使古人的智慧能够重新在我们的生活中焕发光彩。

唐琳教授对孙剑秋教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点评,认为孙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孙剑秋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最后,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