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工作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务工作  -  正文
哲学学院开展学习井冈山精神党建活动

来源: 时间:2023-11-15 点击量:

通讯员:廖萌萌 伍健 袁承志 程彤 摄影:祁家欣 宋秀平 责任编辑:邓小磊 舒年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11月11日至12日,哲学学院党委、工会组织约30名师生员工前往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实践,依托井冈山当地及周边地区丰富而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深入学习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一、星星之火从此燎原

2023年11月下午四点,全体师生抵达了五百多公里外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序厅清油灯)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井冈山的茨坪,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博物馆外观宏伟大气,馆内在陈展方式上采用了大框架、立体版面,通过800余件文物、2000多张图片,运用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法,生动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娓娓道来,循着历史的足迹带领我们依次参观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和“走向全国胜利”五个展厅。耳边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眼前看着馆内珍藏的一件件文物和一张张旧照片,我们仿佛跨越了时空,被拉回到九十多年前,看见革命先辈们在接连受挫后依然信念坚定地团结在井冈山上,踏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全体师生认真倾听讲解员讲解)

“星火燎原耀神州,精神永存铭记心”,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我们要高举井冈山精神旗帜,继承和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以奋斗的姿态激荡青春,不负革命先辈的殷殷期许。

二、心怀星火永念英雄

11月12日上午九点,我们来到了红色研学第二站——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伴着如丝细雨,全体师生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一路聆听革命先烈英勇事迹,重温那段艰苦伟大的井冈山斗争岁月。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共有四万八千名革命烈士壮烈牺牲,陵园吊唁大厅内数块巨大的黑色石碑环屋而立,镌刻着15744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大厅正中竖立着一块圣洁的无名碑,纪念着三万多名无名英雄。怀着对革命先烈们的崇高敬意,全体师生拾级而上,缓步走向纪念堂吊唁大厅,共同向浴血井冈、长眠青山的先烈们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英勇斗争、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随后,面对鲜红的党旗,师生党员于纪念堂外重温入党誓词,以铿锵有力的誓言,许下不忘初心的承诺,担起不负时代的重任。

(全体师生为先烈敬献花圈)

(全体师生重温入党誓词)

“青山碧水井冈秀,苍雾翠竹英雄魂。”无数心怀星火的革命先烈为崇高的理想信念献出宝贵生命,让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伟大的“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长久以来激励着历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井冈山精神,师生纷纷表示要将此次红色之行的精神营养转化为实际行动中的奋进力量,不负宝贵年华。

 

三、星火烛照,重走故居

11月12日上午十一点,哲学学院师生一行前往红色研学第三站——茅坪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参观学习。

(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

八角楼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领导革命斗争期间的固定住所和办公地点,因楼顶有一个取光的三层八角形天窗而得名。

(八角天窗)

在八角楼,毛泽东经常与朱德、陈毅、谭震林、袁文才等人一起商议工作,或请来地方党的干部和红军官兵开展军民座谈交流,深入调查研究,整理调查报告,并在此处完成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部红色政权理论著作的写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对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正确探索,为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在八角楼使用的砚台、油灯及写下的两部著作)

在茅坪八角楼旁边分别是谢氏慎公祠(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慎德书屋(中国红四军军委旧址)以及红四军士兵委员会、军需处等旧址。哲学学院师生在此处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艰苦奋斗史,从井冈山的斗争史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

(哲学学院师生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学习)

 

四、星火不息精神永传

11月12日下午,哲学学院师生来到最后一站——朱毛会师旧址群。龙江书院是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第一次会面之地,也是第一期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创办之处,在红军教育史乃至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朱毛会师进一步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共同举起了一面坚持斗争、鲜艳夺目的大旗,开启了星星之火燎原中国的伟大征程。

(文星阁前合影)

(全体师生在明道堂学习微党课) 

跨过状元桥,走进龙江书院,一张张课桌让我们仿佛看见当年革命军队学习的场景。在书院中厅——明道堂,哲学学院师生进行了一次微党课学习。回顾了教导队在龙江书院的艰苦学习历程,学院师生深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愈发坚定理想信念。透过中厅的窗户可以看到的是文星阁,朱毛的第一次亲切畅谈就是在这里,此后,红四军的军旗从文星阁升起并高高飘扬在神州大地,点亮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随后,师生前往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参观学习。6个展厅再现了从湘赣边界工农运动到毛泽东引兵井冈、创立根据地,再到朱毛会师、组建红四军,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主力的全过程。通过参观馆内陈列着的大量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学院师生仿佛与革命先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勇气。“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昔日的战火硝烟于岁月流浙中淡去,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在历史长河里与日月同辉。

五、学习心得体会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她将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经过此次红色研学活动,哲学学院师生深刻感悟到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更加坚定了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之中的理想信念,把井冈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哲学2201班黄梦琪: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只有真正走上井冈山,我才明白,“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沉与伟大的意义。在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点时,我仿若身临其境,见到了在那个艰苦岁月里坚守理想、顽强奋斗的革命人士,有身怀六甲、慷慨就义的军长夫人伍若兰,有出身贫苦、奋勇杀敌的革命烈士王佐,还有无数满怀理想、埋骨青山的无名英雄,为了挽救国民命运,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他们用献血铺就了一条革命的光明大道!我们被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深深鼓舞着,为了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使命在肩,矢志不渝!

哲学硕2201班伍健:

中国革命在至暗时刻来到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艰难斗争终于拨云见日,一颗从井冈山上燃起的微微星火成为了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燎原烽火。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井冈山上已听不到隆隆炮声,如今只有阵阵松涛、幽幽竹海依风相随,昔日的战火硝烟于岁月中消逝淡去,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在历史长河中与日月同辉。此行何其有幸,与井冈山同沐细雨,滋润心灵,我将牢记清风细雨下宣告的誓言,以一生作答。

哲学2301班韩可欣: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走下大巴看见井冈山的地标时,在寒凉的细雨里觉出肃穆。微妙的沉重情绪在到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时达到了顶峰。

导游讲解的声音通过蓝牙耳机传达,整个展厅安静到悲伤。许多英雄的相片与绝笔用最轻巧的姿态迸发出最沉重的悲壮。我看见“共产党员”的身份碾压了小爱私情,看见信仰战胜了恐惧与欲望,看见中国共产党在最艰苦的斗争中展现出最顽强的毅力。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碑林里雕刻的深情表白,八角楼里的那盏油灯,博物馆里陈列的旧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经久不灭。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井冈山之行让我再次领悟到了共产党员沉重的使命与责任,我们生活在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里,也要在新的时代里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像井冈山斗争中的英雄前辈们一样,拥护中国共产党,让信仰引航人生。

哲学2001班祁家欣:

在江南入冬的时节,伴随着连绵的细雨和迷蒙的雾气,我们一行人跨越600多公里的距离,抵达了革命的圣地——井冈山。沿途的风景如同一幅幅生动的诗画,群山连绵不断,碧水在脚下潺潺流淌。随着行程的逐渐接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不禁涌上心头,隧道旁飘扬的红色国旗,道路上一条条红色标语,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革命的艰辛与壮烈,我们心中的敬意也越来越浓。犹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都默默地讲述着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仿佛将我们带入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而烈士陵园则是一个永恒的丰碑,纪念着那些为国家、民族献出生命的英勇战士,让我们在敬仰中铭记他们的伟大事迹;茅坪八角楼下,历史的烟云似乎重现,我们看到了革命前辈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英勇无畏地抗击艰险、矢志不渝的身影;朱毛会师的雕塑巍然矗立,诉说着他们团结一心、共谋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令人肃然起敬……行程已至,精神仍存,让我们追随先烈的足迹,将红色火种传承下去,让信仰之火永不熄灭,永远照耀我们伟大祖国的光辉前程!

哲学硕2301班祝思琪: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此次能够到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参与红色研学实践,能够亲眼见证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土地,瞻仰革命先烈们的故居和雕像,我感到既荣幸又激动。无数革命英雄的事迹令人感佩,其中巾帼英雄伍若兰的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人如其名,伍若兰同志有着如兰花般高洁的品性,为了保证革命军队的安全,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威胁,伍若兰说:“若要我投降,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赣江水倒流!”短短几句话,饱含着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今天的我们当知道,没有无数平凡又伟大的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和牺牲,就没有如今的美好生活,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