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慧源哲学茶座第382期 || 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南星主讲“康德与直觉主义伦理学”

来源: 时间:2024-07-17 点击量:

通讯员、摄影:柯欣妍   责任编辑:舒年春 袁辉

6月24日上午10:00,华中科技大学慧源哲学茶座第382期、喻家山德国哲学系列讲座第29期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諮議室(东五楼432)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南星老师受邀主讲“康德与直觉主义伦理学”。本次讲座由哲学学院副教授袁辉老师主持,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王咏诗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罗正东老师与谈。武汉大学贺念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邵华副教授、叶金州副教授、钟世文老师以及来自哲学学院的同学们参加活动。

南星老师从康德对各派道德哲学的批评为切入,提及康德在《奠基》第二节近结尾处以及《实践理性批判》中有两次对当时流行的各派道德哲学展开了批评。康德认为,以往很多的道德哲学都是建立在他律之上,这一做法就丧失了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自我立法。康德认为,自己的道德哲学建立在自主(自律)上。南星老师强调这里的“自主”应理解为自我管控而非外界的约束,要涉及到自行立法这一点,所以更加接近“自主”这一翻译。康德给自身的定位就是一位革命式的哲学家,而实践哲学中的革命就是康德将意志的自主性确立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乃至唯一原则,完成了一个调换。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对他律原则进行分类,并宣称这一分类是完整的,但南星老师对这一完整性提出质疑,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

康德和道德直觉主义者有着大量共同的思想背景,他们的理论因而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但仍有不容忽视的差别。例如著名直觉主义伦理学家普莱斯,尽管康德并不了解普莱斯等人提出的直觉主义伦理学,但两者在道德哲学中的很多洞见是十分相似的,南星老师通过对比,分析康德与普莱斯道德哲学的异同,为大家提供不同角度理解康德伦理学的思想动机、理论特质及潜在问题。

南星老师提出,与康德不同,普莱斯并未提出一种以“自主性”或者类似概念为中心的伦理学体系,而是将道德的基础奠定在我们的理性直觉之上。随之,南星老师围绕“康德是否会认同普莱斯的做法?”“康德会认为普莱斯的理性直觉主义是以他律为基础的道德哲学”等问题展开讲述。康德和普莱斯的道德哲学的共同背景之一是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在哈奇森的表述中,他提出,我们不要以为这种道德感相比于其他的感觉更多地假定了任何天赋观念、知识或实践命题:我们用它仅仅意指我们的心灵从观察到的行动中接受赞许或谴责的简单观念的倾向。南星老师提到,哈奇森的核心概念就是道德感,哈奇森认为道德感不是知识,也不是天赋的观念,我们的理性能力是不能看出来这些东西的。在第二个共同背景——情感主义道德的相对性和偶然性——下,南星老师提到,普拉斯认为道德观念只是心灵观念植入的,我们对某些道德律是有些快乐的感受的,对另外一些形式是有一些反感的,我们的自然感官会做出一些及时的反应,但是哈奇森就会认为道德的对或者错,指的不是对象中的任何东西,正如舒适或者不适合,甜或者苦,都不是对象中的任何事物,只是在我们心中的一些印象。它们正如原因和结果、绝对的真理和适应性,导致心灵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康德认为,经验原则根本不适合作为道德法则的依据。因为,如果这些原则的依据来自人性的特殊构成或人性所处的偶然环境,那么这些原则对所有理性人无一例外具有的普遍性就无从谈起。康德认为,这些原则尽管有用但是一定不可能产生出理性颁布出来的根本原则,因为这些原则的来源必须是完全先天的,必须有先验性,不能从人的倾向性中产生。道德法则需要有崇高性、先验性,要有约束力,这是道德法则的本性。康德批判道德感理论说,如果将道德法则放入自然,它就会丧失其先天性。康德的批评和普莱斯的批评基本上在方向上是完全一样的。

第三,在美德和道德价值的标准方面,康德和普莱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康德的道德价值学受到了很多的批评,根据他著名的“出于义务而行动”的说法,康德的道德价值应是理性和感性进行激战之后还是服从了自己的理性去进行道德行为。康德的美德观点和古代的美德观点肯定是不同的,康德认为美德也好价值也好,它们的顺序是不可以颠倒的,义务是先行的。康德反对非理性的、仅仅出于同情的行为。而普莱斯认为理性最重要的一个属性是正当性,也可以说是出于对正当性的关切,单纯的本能性的仁爱不是美德的原则,本能性的仁爱发挥作用的话是不同于理性和善的东西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所以这种衍生出来的任何行为和表现都是没有价值。而哈奇森恰恰说善是出于仁爱而行动,这就是善。

与谈人王咏诗老师对南星老师的讲座进行点评,王咏诗老师提到,南星老师的报告切入点小、角度新颖但是内容深厚且丰富,同时对南星老师的报告进行初步总结:报告呈现的康德和普莱斯的共同点有三个层次,第一,他们共同出于理性主义而反对道德感学说,第二,它们都反对传统美德伦理学,反对传统的对第二天性的理论,第三,康德和普莱斯更加强调对道德自身的价值,反对本能式的同情,在理性与情感的关系上两者都将情感被放在理性的后面,强调理性的先导性。康德和普莱斯的分歧在于,普莱斯的道德直觉理论严格来说没有像康德的那么明显的理性和直觉的二分。

与谈人罗正东老师表示,南星老师的报告是以借助他者眼光重新讨论康德的新视角,让我们通过直觉主义伦理学更好地理解了康德主义伦理学,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在直觉主义伦理学有很强的现象学概念。同时提问南星老师,在直觉主义伦理学中,在对象本身中有善恶的标准,是对象为我们立法,那么普莱斯的伦理学是否是一个他律的伦理学?同时我们是否能够把康德伦理学解读为直觉主义伦理学?

南星老师对各位老师、同学的问题以及想法从几个角度做出回应:康德和普莱斯都坚持一种柏拉图式的价值论,但普莱斯完全拒斥形而上学,康德则有所保留;关于道德来源和质形论的问题,康德的质形论的核心观点来源于理论哲学,即质料一定是感性的经验性的,而形式是理性的。但是,定言命令本身也是有形式和质料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普莱斯抓住的是有实质性的东西。

南星老师的分享引发了与谈人与在座师生们的激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丰富了自身在直觉主义伦理学上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袁辉老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结束。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