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摄影:于开欣 责任编辑:邵华 舒年春
2025年1月2日下午,慧源哲学茶座第404期(解释学讲座第21期、喻家山哲学沙龙第11期)在哲学学院侔天庐(D5-428)举行,主题为“从康德对‘演绎’的一次误用看现象学对康德哲学的超越”。哲学学院罗正东老师主讲,二系系主任邵华副教授主持。张廷国教授、袁辉副教授与谈。
讲座伊始,罗正东引入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空间与时间的先验分析。通过精细的文本解读,罗老师指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分析论”§13部分使用了“演绎”(Deduktion)一词来代指空间和时间的阐明(Erörterung),这存在一定的不严谨性。对此,罗老师以空间为例加以说明,他指出,就空间而言,康德毕竟清楚地表明过,几何学就其自身而言不需要寻求其合法性问题,因而不需要先验的演绎,因为几何学的知识具有直接的自明性,这种直接的自明性就是空间作为外部感官世界的纯形式的自明性。(参见A87-88/B120)。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康德那里,空间和时间不再是独立存在的绝对实在物,也不再是自在之物的某种属性,而是一种纯直观。这就说明了:
(1)空间和时间不是逻辑推演的产物,而是一种直接的观念,具有直接的自明性,因而,我们不能够凭借推理的方式达到对空间和时间的起源与内容的有效把握,而只需将空间和时间这些表象里面所包含的东西尽可能完备且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借助于这些呈现去直接阐明空间和时间即可;
(2)空间和时间在有关其运用的知识方面也不表现为一种推论性的知识,而是表现为一种具有直接自明性的知识,因为,空间和时间的运用针对的是感官世界,而对于这个世界而言,空间和时间就是它的直观的纯形式,所以,在这个感官世界中的一切数学知识都是基于这种直观的纯形式之上,因而具有直接的自明性。
他指出,空间和时间作为直观的纯粹形式的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它们无论是在起源问题上还是在客观有效性问题上都是自明的。因而,这种自明性就要求我们在对待空间和时间的问题时不能使用演绎的方法,而只能使用阐明的方法,即将空间和时间这两个表象中所包含的东西做一种清晰的,尽管是不充分的描述(参见A23/B38)。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康德意图通过“阐明”的方法来揭示空间和时间作为直观纯形式的先验性质,但在“先验分析论”中误用了“演绎”这一方法,这就使得他在对待时空问题上没能一以贯之地坚持“阐明”这一正确方法。
基于此,罗正东从现象学的角度对康德的直观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特别是通过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两位现象学家的直观理论的分析,展示了现象学对康德哲学的超越。胡塞尔现象学明确指出直观只能阐明,不能演绎,并将直观阐明的方法看作是其现象学的基本方法。而海德格尔则在其对康德哲学的存在论解读中,指出康德的纯粹直观不仅是知识的本质,更是“前存在论的存在之理解”,即一切现成存在得以显现的基础。海德格尔认为,只有通过阐明的方式,才能深入把握这一纯粹直观的深层意义,这一观点也呼应了胡塞尔对“生活世界”概念的强调。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张廷国对讲座的选题表示高度评价,指出分析康德对“演绎”概念的误用应当区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需区分感性直观与理智直观,理智直观在康德那里才是真正本源性的直观,知性思维作为推论性的思维必须要用到“演绎”方法,因而纯直观的“演绎”就是对理智直观的类比;
另一方面,康德的直观概念仍未脱离自然思维,与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有所不同。张老师强调,胡塞尔的直观是真正的理智直观,能够把握知识的绝对被给予性。
袁辉进一步提出了对该研究主题细节上的期待,指出可以更深入探讨康德、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在直观概念上的异同等,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容。
现场的师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疑问与观点,罗正东耐心地进行了回应与解答。
最后,邵华总结。认为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在场师生们对康德哲学的理解,也展示了现象学在对康德哲学超越方面的独特视角。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