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欢迎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哲学专业、哲学强基实验班!

来源: 时间:2020-08-11 点击量: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招生宣传片 特邀主讲人:国家“人才计划”教学名师、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 欧阳康教授)

一、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科始于1977年恢复高考后原华中工学院招收的哲学师资班,学校于1980年设立哲学研究所,1996年正式成立哲学系,2019年批准成立哲学学院。如今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至今共招收二十届哲学本科生,平均每年招收本科生28人。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科在2013年入选湖北省重点学科;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B+阵营,并列全国第九;2019年入选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创新型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团队” 于2019年入选省级教学团队。

我们始终坚持“入主流、重交叉、创特色”的指导思想,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在科研、教学方面成绩斐然:代表性研究成果连续三年(2017-2019)入选“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湖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5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3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2019年立项总经费达824.5万元;并于2017年、2018年分别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二、课程模块

哲学专业开设课程分十大模块,从哲学思想史、哲学方法论、基础哲学理论、科技素养、外语能力等方面满足优秀本科人才的各方面需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块

中国哲学模块

西方哲学模块

科技哲学模块

政治哲学模块

美学模块

拓展类哲学模块

宏观视野哲学模块

思维工具模块

外语模块


除专业的课程学习之外,我们还通过“慧源哲学茶座”、“喻家山哲学小屋”等平台,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2003年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为慧源哲学茶座题词)


9FC90

(2019年 邓晓芒教授、张廷国教授、何卫平教授做客喻家山哲学小屋)


华中科技大学更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庆祝每年的世界哲学日,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了四部戏剧《我,俄狄浦斯》、《她,安提戈涅》、《你,莎士比亚》、《浮士德∙美杜莎之筏》,并在武汉各高校巡回演出,引起强烈反响。

(哲学舞台剧剧照)

三、专业前景

哲学专业教育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科技与人文融合的优秀哲学本科人才,包括契合国家高等教育战略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型哲学人才以及服务社会其他行业的通识型哲学人才。毕业生分布于中央及省市公务员系统、知名企业、事业单位、重点大学等不同领域。近三年继续升学率(含出国留学)为53.9%。

就业去向案例

系统

时间

年级

工作单位/职务

公务员


伍同学

2005届本科生

中组部人才局

副处长

朱同学

2005届本科生

河南省委统战部

易同学

2010届本科生

中宣部

钟同学

2010届本科生

黄冈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发改委副主任

企业单位

李同学

2006届本科生

北京智答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陈同学

2007届本科生

安杰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王同学

2008届本科生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马同学

2008届本科生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专职秘书

周同学

2010届本科生

中国银行巴黎分行

胡同学

2010届本科生

美国芝加哥Protiviti公司

李同学

2012届本科生

中海地产总部人力资源部经理

事业单位

喻同学

2005届本科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大项目出版中心副主任

张同学

2005届本科生

美国University of Cincinnati任教

王同学

2005届本科生

华中科技大学任教

廖同学

2006届本科生

华中科技大学任教

林同学

2007届本科生

复旦大学任教

欧同学

2010届本科生

华中科技大学任教

冉同学

2010届本科生

电子科技大学任教

郭同学

2010届本科生

厦门大学任教

王同学

2011届本科生

华中科技大学任教

四、教师风采

现有专职教师33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9人,讲师10人;既有邓晓芒、欧阳康等领军型的学术大师,又有董尚文教授、张廷国教授、何卫平教授、王晓升教授、韩东屏教授、李耀南教授、万小龙教授、陈刚教授、吴畏教授、雷瑞鹏教授、程新宇教授、唐琳教授等一批学术水平高的知名中青年学者。其中包括国家“人才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高校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

(披荆斩棘的哲学青椒们如是说)


五、学生感言

华中大哲学系使得我通过哲学探索世界的梦想得以实现。本科毕业数年之后,我愈加庆幸自己的选择。且不说清晨书声朗朗,也不说球场人声鼎沸,更不必提醉晚亭芬芳的荷花、喻家山脆亮的鸟鸣、百景园诱人的美食、图书馆整洁的书桌等等,单说在森林里埋头苦读、奋笔疾书的那几个“豁然贯通”的瞬间,就已令我魂牵梦萦。在华中大学习期间,我时常感到万物之“表里精粗”都可以被智慧之光照亮。

不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母校对我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学术讨论风气严谨、热烈而多元;师生关系亲切、自由而平等。我在这里结识了人生至友,初尝了青春百味。大师云集的各种交流与讲座,小巧精致、全面均衡的培养计划与考核机制,都为我后来出国深造,以及进一步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祝愿母校发展越来越好,也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华中大,去探索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张同学(2009级本科生)

杜伦大学哲学硕士、博士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曾说过:“能够知道事物原因的人太幸福了,可以把所有的恐惧,严酷的命运,欲壑难填的喧哗统统踩在脚下。”华中大哲学系把我领到哲学门口,然后让我自己开始为人类文明和人类的思想赞叹,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哲学成了我后来人生道路的支柱。这个时代要追逐的东西太多,我们总在问自己能拥有什么,而不是能做什么。

—— 杨同学(2011级本科生)

浙江大学哲学博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

在我科哲学系这四年,快乐好多、收获好多。哲学生的日常是思考。上课是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边做笔记边思考,做课程作业是循着文献的线索思索,与同窗闲谈时也是默默梳理彼此的论证、思考可能的反驳。当思考成为日常,便过上了一种哲学的生活方式——哲学是爱智慧,哲学生永远热爱思考。

—— 黄同学(2013级本科生)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在读

在我看来,哲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最不同的一点在于:哲学的力量源自于对自我的审视。审视的过程既是对自我及其意义的剖析,也是对我从何种视角看待他人与世界的一种可能回应。只要人生在继续,意义就会随着所遭遇的人事物展开;只要对意义的追问还占有人的心灵的一份位置,那么哲学性的思考就是重要的,哲学就是不可或缺的。

——毛同学(2014级本科生)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硕士在读

学哲学的这四年,让我重燃对世界的好奇与思考。同时也能让自己在跨学科的时候容易将看法和见解承袭过去,触类旁通。正因为这种内在思维的培养,让我不在社会风潮中迷失方向,失去自己。

——穆同学(2016级本科生)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硕士在读

我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变化——我曾是唯我独尊的骄子,如今却愈是前行,愈深感自己的无知。哲学带给我的是真相,是痛苦,但更是释然,临近毕业,我想我永远会怀念每一个和老师争到面红耳赤的瞬间,怀念每一个为了爱和理想而畅谈到天明的漫漫长夜。朝向真理的道路永远没有终点,但那些青涩的尝试和年少的羁绊却永远只留在了华科。

—— 赵同学(2017级本科生)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本科大四在读

与哲学的相遇或许来自青春里对某种弘大的追求,但矢志不渝地追求和爱戴它,却只是相信:哲学就是生活。难道会有人不想知道何为理想生活?而那些堂奥与玄妙,正是对生活中,那些常人习以为常的存在的一种抽离和观照,一份对我们理想生命为何的真诚敬畏和思考。

——丁同学(2019级本科生)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本科大二在读

哲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种批判性和颠覆性。无论是多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确信的信念、不假思索的惯习乃至既存的秩序,都必须接受来自理性的检验。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如果想要在他人引导型的社会中独立思考,如果启蒙要被实现、理智要被运用、信条要被检验、生活要被审视,那么,学习哲学、进入华中大的哲学殿堂,就是不二的选择。

—— 邓同学(2019级本科生)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本科大二在读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哲学专业、哲学强基实验班!

详询:

廖老师(156-2903-0151)

张老师(137-2024-9191)

徐老师(159-2631-8215)



文字编辑:穆童

视频后期:胡家轩 王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