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耕读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徐敏副院长在本科生党支部讲授特色思政课

来源: 时间:2024-12-29 点击量:

通讯员:石羽彤 摄影:石羽彤 责任编辑:杨海斌

为了进一步深化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并深入领会“耕读”劳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意义,增强责任感和担当精神,2024年12月19日下午3时,在东五楼428,本科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集体观看了哲学学院研究生党员祁家欣对哲学学院副院长兼本科生党支部联系人徐敏就“耕读”劳动教育所进行的采访视频,开展了一次颇具特色的思政课学习。

一、徐敏老师谈耕读教育

微信图片_20241222032529

微信图片_20241222032522

在祁家欣的采访中,徐敏老师详细阐述了哲学学院开创的本科生“耕读”劳动教育新模式的项目背景、具体实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徐敏老师强调,“耕读”教育模式的形成是三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科学政策引导发挥了关键作用。“耕读”教育模式不仅响应了教育部关于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而且与党中央文件中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精神相一致。其次,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对哲学学院提出的这一特色教育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从最初的理念提出到最后的实施,学院内部的意志也始终保持高度统一,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项目的规划、完善和执行。另外,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强大的校友资源,特别是与谦益农业的紧密合作,为“耕读”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徐敏老师指出,自2021年正式实施以来,耕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媒体宣传方面,耕读教育不仅赢得了学校的认可,还吸引了众多媒体和报刊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对其他高校产生了正面影响。在实际成效方面,耕读教育使每届参与的学生在“晴耕雨读,昼耕夜读”的特色教育中都有所收获——在“耕”的方面,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田间劳作,不仅锻炼了劳动技能,提升了劳动能力,还加深了对农村发展的了解,并在劳动中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团队精神;在“读”的方面,哲学学院的教师们精心设计了与劳动相关的哲学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在学习中反思实践。

最后,祁家欣同志和徐敏老师还交流了关于将这一劳动教育形式推广到研究生阶段以及日常化的可行性问题,徐敏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与指导,为研究生劳动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

据悉,祁家欣同志所在的提案团队深入调研,以哲学学院耕读教育为蓝本,有机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厚植劳育沃土,助力德才兼修——关于建设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劳动教育体系的提案”。该提案在华中科技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提案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十大提案”及“最佳人气奖”称号。

二、党支部党员学习感受

本科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都曾参与过学院组织的“耕读”教育活动,亲身体验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生活。因此,通过徐敏老师这堂思政课的分享,支部同志们对“耕读”教育的实施过程与其深远意义形成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深受启发,以下是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

1.王妍菲同志:

作为哲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我有幸成为首批参与耕读教育劳动必修课程的学生之一。这一独特的教育模式,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在观看的采访视频中,徐老师深刻地指出,耕读教育能够培养同学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促使我们对劳动价值有新的认识。对此,我深有共鸣。耕读教育让我们走出了传统的教室,置身于广阔的田间地头。在那里,我们亲手除草、插秧、割艾、砍柴,这些活动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它们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磨砺和成长。通过亲身体验这些劳动,既让我体会到了粮食生产活动的艰辛,也让我感受到了具象化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2.蔡阳灵同志:

通过学习祁家欣学姐采访徐老师关于耕读教育的视频,我再一次理解到耕读教育背后更深层的殷殷嘱托和切切期望。耕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劳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教育方式,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生活哲学。很荣幸作为第一批参与耕读教育的哲学学院的学生。耕读教育的影响不只停留在那一周,而是如春风沁润在我们的生活中。耕读教育的劳动实践让我们接触泥土,仰望星空,理解了自然的真实模样,也懂得了纯粹的劳动模样。这些为我们走进乡村,设身处地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得生活的真谛提供了机会。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自信,进而培育以乡村振兴为己任的精神追求。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在耕读教育中遇到的虚心谷的工作人员、在虚心谷旁隐居的人,他们的故事和处事方式让我仿佛看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耕读教育不仅锻炼了我综合素质,培养我的创新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让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加明确了作为党员的责任,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模范作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3.聂梓尧同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学院开展的耕读教育帮助我们青年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作为学生如果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这在即将走向社会的未来是不行的。尤其是作为一名哲学生,哲学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我还记得我曾在耕读日记中写到“我在耕读教育中真切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不易,我们每天嫌太阳晒、路难走、虫子多、胳膊酸,这些都是他们的日常,是他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也正是通过劳动教育,我更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更加坚定要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劳动精神,奋斗创造更美好的时代。


通过这次特色思政课的学习,结合亲身参与体会,本科生党支部的党员们对“耕读”劳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掌握知识,还必须能够劳动、热爱劳动,继承并发扬劳动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努力成为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