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会议暨“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数字教材建设启动会成功召开

来源: 时间:2024-06-24 点击量:

(通讯员:张宸晟)6月21日下午,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在华中科技大学东五楼509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成功召开建设工作会议暨“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数字教材建设启动会。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分社社长周晓方率数字教材出版团队出席本次会议,并与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草虚拟教研室团队就共同启动“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数字教材建设工作展开商讨。本次会议由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常务副主任赵泽林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斌首先致辞,他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对哲学学院以及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鼎力支持,并介绍了哲学学院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同时也介绍了虚拟教研室在创新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最后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主任、“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兼主讲教师欧阳康教授宣布了“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教材建设工作的正式启动,他指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周社长和出版社的各位领导一直以来高度关心并支持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工作,对此,他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在出版社及各界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虚拟教研室在学科、学术、学院、学人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就,未来还需要把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密切地、内在地结合起来,而数字教材的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他进一步指出,数字教材建设工作所依托的中国大学慕课“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从总体上来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也为数字教材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要做好数字教材,需要有三个结合,第一和虚拟教研室结合,第二和中国大学慕课“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结合,第三和我们已有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为此,要充分动员虚拟教研室的成员积极参与到这一项工作中来,发挥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创新性,通过这一项数字教材编纂工作,进一步在几百个虚拟教研室中彰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分社社长周晓方介绍了数字教材开发的重要背景。她首先指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欧阳康教授团队之间一直以来都进行着高质量、高水平的合作,而接下来将要开展编纂的《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这一本数字教材,对于广大高校师生来讲,有着非常广的使用量和非常大的影响力。她接着强调,去年11月份,教育部发布了《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并下发通知,提出要以数字教材作为引领,为此出版社积极行动起来,推动数字教材建设工作的实施,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这一方面形成了较强的专业素质。最后,她提出了《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数字教材建设的未来构想,期望这一本数字教材能够走进大学的通识课,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哲学,让更多的人来受益。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副经理刘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技术编辑邓颖对数字教材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案例分享。刘俊副经理首先对数字教材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并提出打造新形态数字教材,并将其内容放到有教育部相关系统进行备案的出版社自主可控的平台上是未来教材建设的一个趋势。接着,他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优势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连续四年获教育部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优秀”评级(2023年社会效益评价得分100分),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数量在全国大学社中排名第三,表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教材质量或者社会效益是得到了广泛认可的。最后,他对数字教材的优势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所谓数字教材,就是使用数字技术进行系统编排,融入各类富媒体资源,由文字、声音、视频、动画、交互资源等各类资源呈现,集教、学、评、测于一体,支持各类学习终端,再通过技术手段打包、加密、封装过程后,可在线发行、可离线学习的电子出版物。其关键优势在于,是可交互式的教材,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教学模式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课程助教胡志康、匡梦婷、张宸晟、程聪瑞分别从“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这门课程的基本数据、发展状况、课堂反响等角度介绍了依托“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这门课程开展数字教材编纂工作的优势和需求。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慧,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张建华,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向金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杨国斌,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数字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贡献了智慧,有力地推动了数字教材建设的开展。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首席编辑杨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分社策划编辑庹北鳞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分社策划编辑肖丽华分别对数字教材的建设计划及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发言。庹北麟编辑对线上课程和数字教材之间的关系问题、数字教材中挖掘经典文本问题和精确实现需求适配问题等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见解。肖丽华编辑则从教材内容的收集整理和数字教材的宣传和推广角度提出了一些推进工作的重要建议。

最后,欧阳康教授做了会议总结。他首先强调了开展数字教材编纂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当前虚拟教研室具有标志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其次他对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纳,认为这些建议有助于数字教材编纂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接着,他还提出了将数字教材与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相互融合的重要建议。最后,他提出要将数字教材建设同哲学学院的教育教学联系起来,还需要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教材开展教学的重要模式,继而可以面向社会,来更广泛地开拓用户市场,为此需要教研室和出版社的师生领导共同合作、协力推动。

本次数字教材编写所依托的中国大学慕课“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在2020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类)”,2022年成为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重点依托课程,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特岗学者”欧阳康博士担任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本课程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以哲学思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在成果转化上强调教学与科研结合,于2018年11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首次上线,目前已开课十二轮,引发了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热烈反响,截至第十二轮课程结束,选课人数累计超48000人,获得4.8分的好评(满分5分)。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