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宸晟,哲学学院2021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欧阳康教授,博士阶段获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博士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多次参与由导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多项科研项目,目前已发表CSSCI论文两篇,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策建议案若干,相关咨询报告曾被中央部委、省委省政府采纳。
2022.8-2025.2担任哲学学院助教,撰写多篇新闻通讯和讲座宣传;2021.12-2024.8担任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宣传部部长、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

一、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是镌刻在德尔斐神庙上的一句格言,被普遍认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对于我个人而言,“认识你自己”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超越了哲学意义上的纯粹理论价值,是我个人学习、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追问和反思的主题,也是我一直以来遵从的学习、成长原则。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各种难题,尤其是在哲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思维上的反复、迷茫和困顿是常有的事情。如何理清自身的思绪,更好的解决思维上的困境和问题,是亟需面对的现实难题,也是影响自身观念、情绪、状态的深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选择从自己的本心出发,通过反思自身的思维、观念、行为,尽可能的以逻辑的方式,认识自身现有的基础、优点和长处,以及可能的不足和困境,知其可以为,也知其不可以为,从而发掘自身能力的临界点。在行动上,尽可能在自身能力的临界点发力,做到一点一滴的突破,而这一切的前提,有赖于对自身的清醒的认识。因此,“认识你自己”不仅在我的言语里、我的脑海里,更在我的心里,鼓励我一步一步踏实前进。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当我选择继续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人生就已经因我的选择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的导师欧阳康教授,在学术上始终严格要求、追求卓越、追求极致,是我学习和生活路上的引路人,也是我最重要的榜样。在导师的殷切指导下,博士阶段在社会认识论领域的研究,使我的学术视野更加广阔,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深度也在不断提升。同门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同样是我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榜样,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令我钦佩,和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令我感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是我博士路上的良师益友,领导、老师们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令我钦佩和仰慕,同学们的热情、友善和积极令我印象深刻。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哲学学院这一大家庭中的一员,能够在这里积极、阳光、充满希望地学习与生活。
作为“现实的个人”,我的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周围、社会、国家、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因此,在哲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一方面扎根哲学经典,经常性地回归哲学文本,不断构建哲学思维的理论基石;另一方面,也会尽可能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思考与哲学的理论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关问题的关注,不断提升自身研究的现实性和问题性。人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的生产者,但这里提到的“人”是现实的人、实践的人、历史的人。描述能动的生活过程,永远是哲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为此,我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关的课题研究中,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的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同样也是成长的舞台。在博士研究生期间,我参与了学院、研究院的事务性工作,担任了哲学学院的助教、本科生的答辩秘书、研究院的通讯员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几年来,我撰写了多篇学院新闻和讲座的通讯稿,撰写了多篇学术会议的通讯和总结,参与了新华社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开拓了我的现实视野,也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能够与我的哲学专业学习融会贯通,成为我博士研究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要主宰这沉默无言的海洋
青年马克思在一首叙事诗中写道,“青年人!你要尽情地弹唱,你要主宰这沉默无言的海洋,你一定怀有远大的志向,你那颗跳动的心儿是多么高尚”。像大多数青年人那样,生活对于我而言并不总是诗情画意,相反经常充满了苦涩与艰难,但是我从来都是以微笑来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性格层面来讲,尽管我在表面是一个沉默内敛的人,但是内在充满了善良、温柔与希望,这是支撑我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底色和动力源泉。对于未来,我有着乐观的心态和不竭的动力,我存在,我会从当下起步,向着未来不断前进,哪怕是再艰难再漫长的路。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有意无意间读到了我写的这些内容,就把它当作一个普通朋友的简单独白和生活剪影吧,相信屏幕前面的你有着更精彩、更美好、更独特的人生,在这里献上我最衷心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