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慧源哲学茶座第379期||台湾辅仁大学林约光老师主讲“自我与存有视域:多玛斯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意识观”

来源: 时间:2024-06-17 点击量:

通讯员、摄影:吴晓璐  责任编辑:舒年春 归伶昌

2024年6月10日下午,慧源哲学茶座第379期在哲学学院咨议室(东五楼432)举办。来自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的林约光老师为哲学学院师生分享了中世纪多玛斯的哲学与当代主流的人工智能意识观的比较。本次讲座由胡靖波老师主持,归伶昌老师与谈,袁辉老师以及哲学学院的同学们参与了本次活动。

林约光老师首先提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问题:人工智能可不可能有自我或意识?无论是自然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与哲学,都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论,形成当下意见分歧的局面,观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出于对意识的不同定义。本次讲座的目的在于平行比较中世纪多玛斯的哲学与当代主流的人工智能意识观。

接着,林约光老师分析了当代自然科学与英美分析哲学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是否有自我或意识的问题。在神经科学界与英美哲学界中,他们对意识显然采取一种功能主义的路径。对于功能性观点的研究方法,林约光老师以“可解释的”与“可还原的”两个视角来看待它们。“可解释的”表达一种研究态度与基本立场,即对于任何自然现象皆要以符合自然科学与数学的研究方法或研究精神来进行解释。“可还原的”说明他们的研究方法预设了一种还原论思考,因此,感知的、思想的事物可以还原为原子或神经元等最小单位。基本上可以说,任何科学家对心灵外在物的研究都已采取某种本体论的立场。林约光老师还梳理了一些反对功能主义的哲学家的观点,看他们如何反驳并指出功能主义理论之不足。比较的目的在于从当代的不同理论与路径中,探讨议题设定的局限性并考察视野扩充的可能性。

讲座第三部分切入到传统形而上学观点,即中世纪神哲学家多玛斯的观点。林约光老师从多玛斯的意识观与自知理论出发,进而揭露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知识与人学理论有关。为何人有如此这般的自我意识与机制,其实与人作为灵肉合一的质形论(hylomorphism)息息相关。从意识、自我,推到灵魂,再从灵魂推到她的多元他者,即存有视域。对多玛斯来说,人的认知视域不仅仅是物质界的事物,而是万事万物。

最后,林约光老师指出,自我与自我意识既不是大脑,也不是神经元。AI机器人无法拥有自我意识,因为它是物质的,由部分组成。它无法形成第一人称的自我意识,也不具备由内的反身性。人的存有视域根本性原因在于人是神的肖像。如此视野与格局的主体开放性,恰恰在受科学主义影响的当代知识论哲学体系中是找不到的。

在评论环节,归伶昌老师高度评价了林约光老师的演讲内容,林约光老师的讲座拓宽了我们对当代意识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托马斯哲学的当代价值。归伶昌老师总结了林约光老师的发言,林老师首先区分了存在和存有,指出自康德以后的哲学把存有限缩为存在。接着以梳理重要文献的方式从个人演化、文化演化角度说明AI为什么无法替代人类。其次,林老师讲到托马斯哲学中的自反概念先天包含自我知识,这种自我知识能产生自反性的认识,并伴随我们所有自我意识活动。自我知识的本体论基础是灵魂论,任何有质料的东西都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反性,但我们的灵魂是非物质性,只有非物质性的灵魂才具有彻底的自反性。归老师认为林老师的演讲中隐含了一个结论,如果AI要实现自反性,AI首先要成为彻底的非物质性灵体。另一个区别AI与人的维度在于,人具有追求普遍善的能力。林约光老师赞同这一结论。此外,胡靖波老师和袁辉老师也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林老师交换了意见,同学们也与林老师进行了互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华中科技大学